速豹新闻网 记者 于大龙 张晓飞 王仁杰
12月4日下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郯城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石启立;郯城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于江波;郯城县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徐加龙;李庄钢木家具产业园总经理王玉军,向大家介绍郯城县小微产业园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临沂市郯城县坚持以强化小微产业园建设为抓手,按照“突出特色、做强产业、做大企业、致富群众、对接商城、激活镇域”目标要求和“精品锻造、示范引领”工作思路,创新完善规划先行、产业引领、政策扶持、服务保障一体化推进体系,实现园区在发展空间上以“组合”促“聚合”、企业培育上以“量变”促“质变”。
截至目前,规划建设的21个产业园已建成13个、在建1个、规划7个,盘活闲置土地559亩,累计投资18.5亿元,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84家,今年1—10月实现产值7.78亿元、税收1135万元,直接带动就业1500余人。
今年1—10月份,李庄镇实现产值65.39亿元、增长9.17%;郯城街道实现产值27.93亿元、增长68.66%;马头镇实现产值16.70亿元、增长6.61%,一些体量偏小的乡镇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杨集镇产值增长33.66%;港上镇产值增长25.58%。
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推进效能。
坚持因地制宜。按照“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理念,将小微产业园空间布局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体推进,围绕13个镇域特色产业,引导乡镇企业顺应发展趋势,入园集聚发展。同时,遵循发展客观规律,小微企业宜进则进,由倒逼入园转变为给特色产业发展服务。
实行专班推进。成立地产品工作专班,统筹指导园区优化总体设计,加强园区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及污水处理建设,实现基础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协调投促、发改、环保、自规、财政等相关责任部门召开工作推进调度会6次,通过现场调研等方式,深入查找堵点难点,集中力量、开拓思路,共同保障园区建设顺利推进。
注重引建并举。重点扶持一批集小微产业园开发建设、企业招引、运营管理、产业链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机构,吸引小微企业入驻,促进发展壮大。
优化实施路径,提高服务质效。
创新高效审批服务机制。创新搭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行政审批等职能部门与园区协调联动,开展“舒郯办”帮包服务,由20名项目管家、15名专家团队为园区落地项目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服务,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使企业引得来、留得住。
持续提升园区配套服务水平。根据园区规划定位和产业发展目标,着力完善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网络信息、给水排水、污水处理等设施,集中配套建设一定比例的研发办公、宿舍食堂、购物超市、休闲娱乐、仓储物流等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打造“10分钟生活圈”,有效满足入园企业及职工需求。
明确小微产业园发展规模和企业入园标准。根据用地、产业实际,要求小微产业园占地面积一般在30亩以上或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对生产用房容积率超过1.4以上部分的,投入运营部分按照每平方米400元的标准奖励属地乡镇;对年度营收达到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的,分别按照每平方米10元、20元、40元进行奖励,并在产业类型、投资强度、亩产效益等方面设定入园门槛。
强化政策扶持,破解瓶颈制约。
在资金支持方面,发挥“金融管家直通车”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园区、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按照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同权同责的标准和比例发放贷款,利率不高于同期住宅贷款利率;今年7月,郯城县政府与省联社临沂审计中心签约,为全县产业园区整体授信20亿元,资金封闭式管理。
在土地配置方面,采取城镇低效用地再利用、盘活旧厂区、村集体存量土地入股和空余厂房转用等模式,加快闲置低效用地再开发,满足园区用地需求,其中使用存量土地建设的每亩奖励5万元,盘活城镇低效用地的每亩奖励10万元。加大乡镇振兴尤其是小微产业园的土地保障力度,今年给胜利二手农机产业园供应土地138.98亩,致力打造全国最大的二手农机集散地。
在人才服务方面,加强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沟通,针对入园企业在技术、人才等方面需求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产品研发、人才培训、技术指导等方面提供服务,以产业实践为“赛道”,储备市级以上人才工程人选50名、培育省级人才30名,配套人才兴郯23条、新时代人才工作20条等政策,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持园区发展建设。
值班编辑:王仁杰
审 核:张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