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通讯员 张纪增
八月的常路大地,到处青山绿水,景色秀丽迷人。沿路如镜、景优美的沿河快速大道,来到“孝诚”常路的蒙阴县常路镇,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建成投用,一个个重大项目稳步实施,工业园里订单足,高效农业综合区里生产忙,处处呈现出项目建设的火热和丰收喜悦的景象,处处跳动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脉搏。今年来,该镇始终坚持党建全面创优一条主线不动摇,持续优化“一轴三区”发展布局,稳步推进事关全镇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八大工程”,积极用好“六项保障措施”,努力实现打造“济临经济协作”前沿阵地、生态工业西部聚集区、全域乡村振兴示范区“三个奋斗目标”,全镇上下凝心聚力,团结一心,奋力续写“西部新城”建设新篇章。
团结一心 砥砺奋进
干事创业,事在人为。今年以来,该镇持续开展“提境界、勇担当、促跨越”作风建设活动,聚焦“抓作风促发展”主题,强化“由事看作风”“以工作看作风”,高标从严实施“四强四促”长效举措,一是强党建促引领,牢固树立大抓作风鲜明导向,围绕基层党建工作重点,推行“由事看表现、红黄榜上见”制度,全面打通党建、作风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二是强境界促提升,深化“讲故事、学理论”,创新开展“支部书记话治理”“红歌嘹亮唤初心”等活动,强化“九纠九树”回头看,确保党员干部学纠并举、境界提升。三是强谋划促担当,镇村干部立足岗位职责,分级开展承诺亮诺312条,逐级点题定诺117条,逐项对标落实,定期公开评诺,让承诺真正落到实处。四是强落实促跨越,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分类督查、纪实晾晒和“红黑榜”四项机制,以督促效、督中增效,在一线干事、夺旗打榜中持续锻造了担当作为“好班子”、团结务实“硬队伍”。
上半年,先后筹备,全市民政系统模范机关建设“三级联动”暨“学悟见创”活动现场推进会和全市“讲故事、学理论”现场观摩会,进一步提振了全镇干事创业精气神,有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五大产业繁荣兴旺
该镇是一个典型的工农并重型乡镇,锻造、煎饼、蔬菜、物流、钻探等五大产业繁荣兴旺,势头强劲。锻造产业在该镇已有60余年发展历史,历经多次提升改造,产能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及信誉度不断提高。现有38家锻造企业,全行业年总产值约8亿元,税收1000余万元,可安置劳动力1200余人。
农业类领头项目,冠科农业产业园,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占地面积60余亩,建成科技研发种植、种禽生产、鸡文化博览和百菜有机种植四大功能区。可年产鸡苗约1亿羽,带动养殖户5000余户,安置闲散劳动力200余人,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可增收10万元。
近年来,该镇结合产业优势、企业发展,积极利用上级政策资金,建设果蔬大棚,实施光伏发电项目等,助力村集体“双增收”。“常路煎饼”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品牌影响力显著提高。尤其在主产地大张台村,全面改造提升煎饼文化产业园,以此为依托,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围绕煎饼产业链式发展,领办“孝诚常路”联合社,助力煎饼产业规模化发展,联合社可吸收群众就业50余人,预计实现年利润200余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同时,充分挖潜煎饼的可食用性、可观赏性、文化承载性等作用,全面提升“常路煎饼”品牌效应,今年常路煎饼花亮相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备受关注,《拿起煎饼想起娘》等作品热度依旧,常路大嫂徐海霞登上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为“常路煎饼”代言,煎饼产业发展前景可观,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日益凸显。该镇注重提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质效,结合蔬菜、煎饼、水果等产业发展,持续壮大长盛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暖春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等6家示范社,带动村集体增收3万元以上,入社群众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目前,该镇25家合作社全部实现营业收入,着力推动了集体、社员双增收。
这几天,在市级实施类重点项目的蒙阴县常路镇“两山”机械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锻件精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在安装8000T摩擦压力机、630T闭式双点压力机、龙门式数控精加工中心、AGV智能搬运机器人等行业先进设备,新上的2条生产线,第一条生产线将近日建成投产。目前该镇综合物流园项目、益泰现代高效农业项目等8个市县重点项目,部分已建成投产,其余已全部开工,正在有序建设。全镇重点项目建设呈现强劲势头。
该镇以“济临经济协作”为依托,高标谋划建设占地1736亩的汽车通用零部件产业园。为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该镇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主动对接服务,落地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抢进度,实行专班推进、挂图作战,全程服务,不断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和水平,全力以赴抓招商、强园区、引项目,推动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切实确保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现在全镇各个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发力、顺利进行、快速见效,以项目建设新成效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济临携手启新程、两地连心促振兴。该镇综合物流园作为“济临经济协作区”起步区的主阵地,实现跨域发展的重大平台。目前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路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尾声,已具备大项目落地建设的要素保障。
为民办事 “万事有解”
热线办理提质增效。该镇严格遵循市、县“12345首发”工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为民办事这一核心,树牢“万事有解”思维,全面实行“2小时见面”交流机制,快速响应、接诉即办,紧紧抓住用好人大代表、“四雁”人才、公益岗等热线办理的十二支队伍,综合运用民主的导向、法治的力量、道德的约束、感情的感化、经济的手段和行政的服务,分类施策,点对点、面对面答出热线办理“最优解”,诉求办结率与群众满意率持续提升。6月2日在全市“12345·临沂首发”工作镇街交流座谈会上作经验介绍。
群众满意度常态提升。该镇抓实经常性入户走访,全镇划分微网格216个,由村“两委”成员、网格员等力量牵头,围绕诉求收集与化解,经常性开展入户走访。强化“群众满意度+12345热线”融合互促,以解决难题赢得群众理解支持。紧紧围绕六大领域,常态开展“六项行动”为民办实事,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一季度群众满意度抽查成绩进入全市前十。
村净景美秀美如画
近年来,该镇大力传承弘扬“孝和文化”,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打造村风村训文化一条街,建设“孝和”文化广场,注重突出“全域绿水、全域绿化、全域无垃圾”三个全域行动,全力提升村居内外环境,实现了村净景美、水清河畅。与此同时,西北楼村注重村集体经济发展,由村党组织领办汶河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规模化流转盘活集体土地,将农业生产与观光旅游有机融合,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新业态。行驶在宽阔整洁的沿河快速路上,该项目北起大常路村,南至台庄村,全长7.1公里,连接了城湖公交和205国道两大主干道,是完善全县城乡快速路网的重要举措,也是夯实全镇交通基础设施、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项目,这条承载着群众期盼,贯穿我镇发展全局的快速路已建成通车。快速路的建成,进一步提振了全镇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依托这条畅通南北的“主轴线”,沿线发展布局特色煎饼产业、现代高效农业、生态旅游产业以及“孝诚”文化的传承展示宣传区,切实打造一条集文化、产业、旅游为一体的致富通道、生态走廊、旅游环线。该镇还对205国道实施了大中修提升工程,现在的国道路面平坦宽阔,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两侧绿化亮化提档升级,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提高了行车安全,更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整体风貌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借势对国道两侧的商业街进行进一步规范提升,高标安装排水、照明等设施,对街道两侧进行绿化美化。
同时,成立商业街提升服务专班,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对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等问题开展专项排查整改,全面规范经营秩序,打造整洁有序、文明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切实树立蒙阴“西大门”对外良好形象。初秋时节的“孝诚”常路,在蓝天白云映衬下爽朗明媚,秀美如画,繁华靓丽,美不胜收!一个富裕文明幸福美丽新常路展现在人们面前,明天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 张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