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通讯员 朱雅楠
常路镇西北楼村位于镇驻地南4公里处,全村面积4800亩,常住人口1230人,常联路穿村而过,常路河贯通南北,环境优美、民风纯朴,是省级“森林村居”、市级“卫生村”、县级“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绿色发展先进村”。围绕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机制,西北楼村以“321”工作机制,打造“全域绿水、全域绿化、全域无垃圾”美丽乡村。
“3”为配齐必不可少的“人、财、物”三要素。以“有人干事”为前提。建立“管理区、包村干部(3人)+村“两委”成员(5人)+小组长、聘任干部(4人)+保洁员(8人)、公益岗(6人)”为骨干力量的“三级”26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队伍。以“有钱办事”为保障。修订村党支部领办的汶河源合作社的章程,将合作社每年收益的30%(约3万元)作为人居环境整治公益金。以“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为手段。分别采用砖瓦、石块、木条、废旧轮胎、锻打废铁等材料打造“礼和广场”,突出明尚书“礼”、“和”文化思想对民风的塑造作用;美化沿河道路,突出全域绿化之美、全域绿水之美;建设乡愁广场,突出老百姓在“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认同。同时,一并采用了通过种养结合实现秸秆集中利用的“源头治理法”和“废药瓶、废地膜、废袋子抵价回收”的“农资换购法”,以及用于洒水降尘、浇灌树木、清运垃圾的“车辆机械共享法”。
“2”是建立整治工作制度规范体系和乡风文明体系。一是建立并实施了“全域无垃圾包河包路包巷网格化管理制度、保洁员主体责任制度、公益岗辅助责任制度、全域无垃圾举报奖励制度、全域无垃圾日巡查制度”等一揽子工作制度。建立美在街巷、美在农家“蓝、黄、橙、红”四级评选机制,挖掘先进典型,曝光粗陋行为。二是重新修订了以人居环境共建共治共享为主题的《村规民约》,编写了“全域无垃圾‘三字经’”,发放或签订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共建共享环境承诺书、门前“三包”责任书。在河岸栽植了“听党话、跟党走”的绿植字样,时刻提醒广大村民要爱党、爱国、爱村、爱家。
“1”即共同谋划全域美丽的美好愿景。人居环境整治的力量来自于每家每户,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惠及每家每户。我们坚持“一户一策”,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按策逐户整治;坚持“一户一档”,挂图持续作战,按档销号,做好“绿色文章”。
下一步,西北楼村将构建“以河为轴”“以路为干”“以巷为支”的全域美丽总体格局,全力推进常路河河道整治,建设“全域绿水、全域绿化、全域无垃圾的绿色生态走廊。同时,进一步发展壮大汶河源合作社,发挥“产业融合”助推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作用,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西北楼。
【责任编辑 张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