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下午5点多钟,河东区相公街道刘团村内宽阔靓丽的街道上,伴着优美的《沂蒙山小调》乐曲,一辆漂亮的餐厨垃圾收储车缓缓驶来。听到熟悉的乐曲响起,刚做完晚饭的村民邵大嫂走出家门,将当天做饭剔下的菜叶、瓜皮等餐厨垃圾提出来,放到餐厨垃圾收储车上。经过车载计量系统自动扫描、称重,10个积分马上计入了邵大嫂的积分账户。
以前一踩粘一脚的菜叶子,现在竟能换积分兑换物品,刘团村居民扔垃圾的心情都变得不一样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由臭烘烘变成“香饽饽”,是河东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带来的新变化。
今年5月,河东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在全市率先推出餐厨垃圾定时、定点、分类回收示范试点,第一批3个示范村已回收餐厨垃圾7600公斤。听着“小调”送垃圾,渐渐成了居民们的生活习惯。
“可别小看这种垃圾收储车,它的智能化程度可很高,里面设置了红外线摄像头、智能电子秤。”项目负责人刘伟介绍道。“有了智能车,我们安排派专人专车每天上门收运,7辆餐厨垃圾专用收运车循环上门回收,避免垃圾混投混运。”
这时,正在刘团村餐厨垃圾收储的张守凤大姐接过话头,“下午4点多,村民听到我放音乐,就将收拾好的餐厨垃圾送出来,最近秋菜大量上市,一天可以收300多公斤。”
餐厨垃圾哪里去?今年5月,河东区充分利用市场杠杆,加快餐厨垃圾华丽“变形”。由中节能公司投资400余万元引入最新的一体化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对辖区内社区居民、校企饭堂、餐饮饭店、市场摊档等餐厨垃圾进行集中回收处理。
走进能源化利用中心,记者看到,庞大的智能化餐厨垃圾处置一体机正在静静地运行。“餐厨垃圾专管员把餐厨垃圾桶拉到一体机处置点,将餐厨垃圾运到投料平台后,经过破碎、挤压、喷淋析出油、盐,将油、水、渣分离。渣进入料仓与生物菌在50-60的温度下耦合发酵,24小时内就可以分解成为有机肥。整个分解过程全封闭、无异味、低噪音、低能耗,实现餐厨垃圾当天收集当天处理完毕。”刘伟告诉记者。
据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一体化科科长张桂凤介绍,项目试运行阶段,每日可处理餐厨垃圾1000公斤,生成200多公斤的有机肥。下阶段将进一步宣传推广,实现全域餐厨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收集、统一运输、科学处置”的目标。(孙成思 李宝荣 刘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