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记者 于大龙 邓灵蕊
8月12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临沂市“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徐映波,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四级高级法官杨华雁,临沂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飞,临沂市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办公室党支部书记陈韶华介绍全市2022年办理破产、执行合同、提供法治保障等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工作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临沂市司法局按照“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指示要求,认真落实《临沂市营商环境创新提升2022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着力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法治保障。主要做法有:
强化制度保障,做好规范性文件监管。充分调研,丰富内容,完善条款,积极完成文本起草及合法性审查,争取《临沂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尽早颁布实施。每年初制定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对文件严格审查。做好文件清理工作,完成了建市以来的市政府文件清理,废止493件,宣布失效660件。结合法律、法规、规章颁布修改以及国家、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持续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先后联合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组织开展了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不公平市场待遇、外商投资等领域的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活动。
加强执法监督,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有针对性的开展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活动,先后对与营商环境相关的税务、环保等系统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规范执法行为。二是持续推进“减证便民”,全部取消我市自行设定的59项证明事项,积极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组织各级各部门实施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1499项,减少证明材料32053件,推动“无证明城市”建设。三是实施包容审慎监管,落实“免罚清单”机制,推动各级各部门落实《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指导各部门扩大“免罚清单”适用范围,调整“不罚”“免罚”清单,涵盖29个行政执法领域552项违法行为事项。
健全服务体系,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建设使用智慧调解、在线公证、仲裁办案等系统,154项事项实现跨省、全省、全市“通办”。推进“法律服务代理”机制建设,调整充实由260名律师组成的市县两级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团,深入企业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等服务,解答企业遇到的法律问题,帮助企业运用法律手段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法律服务进万家”活动,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方位、高质效的法律服务。今年上半年,全市56个律师事务所到139家企业开展了送法进企业活动。
完善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推行“公共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的模式,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发挥调解、行政复议、仲裁等多元纠纷化解渠道作用,加强化解力度,将纠纷有效化解在诉前。稳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机制改革,成立案件“速决团队”,推行“繁要案精审”“简案快办”,开展行政复议决定履行回访工作,对涉企类案件办理制定特别程序,全力维护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深入推动涉企行政诉讼部门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鼓励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出声,主动参与矛盾化解全过程。目前,全市涉企行政案件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为100%。
加大普法力度,增强企业依法经营意识。将优化营商环境普法宣传列入年度工作要点,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着重围绕企业负责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经营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诚信守法建设。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成员、普法志愿者作用,深入企业开展法律咨询和法治宣传活动,宣传解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最多跑一次”惠企便民政策,为企业和商户提供政策咨询和答疑服务。今年以来,“沂蒙普法”微信公众号连续转载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性文件、案例等达60余条,累计阅读量高达7000余人次。全市共开展专题普法宣传活动180余场次,发放《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手册10000余本、悬挂宣传条幅2000余条、现场解答企业咨询3000余人次。
【责任编辑 张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