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邓灵蕊
今年6月是第2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临沂市安委会近日印发了《临沂市2022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对临沂市“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为让大家详细了解临沂市安全生产月活动有关情况,邀请了市安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朱建红同志,市应急救援指挥服务中心副主任罗民光同志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1.请问,刚才介绍今年“安全生产月”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请问怎样把这些活动落到实处?
为了把“安全生产月”的各项活动落到实处,主要采取4项工作措施。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5月22日,市领导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安全月活动作为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载体,聚焦“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以点带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要把安全月活动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纳入全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计划,制定“路线图”“施工表”,挂图作战,不折不扣完成各项“规定动作”。同时,各县区、部门、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策划好“自选动作”。
第二,营造浓厚氛围。要求各级各部门单位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进行广泛动员宣传。在车站、商业街区、社区、文博场馆、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和醒目位置,广泛张挂安全标语、横幅、挂图等,在公交车等电子屏、户外楼宇等广告屏,持续滚动播放安全公益广告、微视频,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注、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第三,做好结合文章。要求各级各部门单位把安全月活动与解决当前安全发展、安全生产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与推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相结合,与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等各项工作相结合,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围绕活动主题,因地制宜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达到以活动促工作、以活动保安全的目的,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第四,加强督导考核。市安委会将把安全月活动开展情况作为督导检查重点,并纳入季度执法评估考核内容,对活动组织有力、成效显著的进行全市通报表扬。
2.安全生产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今年,国务院、山东省出台了多项安全生产创新措施,请问在这方面我市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今年是安全生产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国务院安委会出台了“十五条硬措施”,省委省政府制订了“八抓20项创新举措”。临沂市结合实际,细化为70项具体工作任务,并且逐一分解到部门单位,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在一线真正得到落实。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下,今年以来,坚决守好“安全底线”,稳住安全生产“基本盘”。
一是严格落实责任。结合全市“一排底线”安全生产考核工作,开展季度执法评估,今年已开展2次,覆盖16个县区(开发区)、27个行业领域、156个乡镇街道,市政府负责同志召集会议进行点评,并通过媒体“红黑榜”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推动各级履职尽责,并将安全生产纳入纪检监察部门专项督查,严查严惩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等行为。
二是狠抓整治攻坚。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主线,14个专业委员会、16个县区细化实施方案,开展起底式、拉网式大排查。一季度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4至8月份,接续组织“防风险、查隐患、保底线”专项攻坚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共派出检查组1.61万个,检查生产经营单位8.84万家,排查隐患13.73万条。自5月1日至6月30日,全面开展电气焊等动火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深刻吸取长沙“4·29”事故教训,在全市部署开展了经营性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百日行动。
三是强化依法治安。今年以来,先后举办《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等安全生产法规专题学习宣传,累计培训职工群众300余万人次。推进安全生产分级执法,对全市纳入监管的7812家企业进行分级监管、差异执法,免交叉执法、重复执法。坚持安全生产、作风建设、扫黑除恶、惩治腐败“四位一体”协同推进,探索建立“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细化市直部门、县区(开发区)履职清单,以季度执法评估、“两个双周暗查明访”为抓手,扎紧依法行政制度笼子。严格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四是实施科技兴安。加快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监管的覆盖面、穿透力和精准度。建成智慧应急“一网四平台”,横向连接了29个市直单位、纵向连接了16个县区(开发区)、320家高危企业。在危化品领域,推广应用双重预防机制信息化管控、人员自动定位、智能视频监控等6项信息化技术,已接入64家危化品企业;在非煤矿山领域,推动入井人员身份验证、井下人机定位、尾矿库在线监测等信息化建设,实现智能化管控;在道路交通领域,建设“两客一危”重点营运车辆市级监管平台,全市2200余台重点车辆全部纳入平台监管。市应急局承接国家应急部试点任务,通过“电眼工程”建设,开发了企业用电监测系统,根据实时分析企业用电数据的变化,可以精准打击明停暗开、超能力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系统运行以来,共纳入企业1.6万家,产生告警信息1191条,核实查处11家企业、17起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应急部发文在全国推广临沂经验。
【责任编辑张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