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临沂频道>内容详情

致敬蒙阴野店镇卫生院抗疫“逆行”英雄

2022-03-30 10:40:4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通讯员 张瑞香

314日,蒙阴县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短短的两周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市场关停、超市关门、交通封闭、学生停课、工厂放假、居民小区封闭,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县的医务工作人员、众多的志愿者都在不同的岗位上抗击疫情,涌现出了太多的感人事迹。抖音、公众号、各种媒体都在争相播放,在疫情防控的决战时期传播着正能量,激发着50万蒙阴人们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勇气。

野店镇卫生院门卫公培玉是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每天背着50斤重的喷雾消毒器,迈着蹒跚的步伐,重复着也许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一天两次从门诊楼到病房楼,从院内到院外,每个房间,角角落落都在认真的进行消毒,在他老人家的内心里不懂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不懂密接和次密接,但他明白卫生院领导安排了这项工作必须认认真真去做。

60多岁的退休乡医公茂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他第一反应就是要为辖区的疫情防控尽一份力,卫生院考虑到他年龄大身体不好,没有安排他从事核酸采样工作。因为市场关停,卫生院一线工作人员生活物资缺乏,在家家户户都在想法购置生活用品的情况下,他一家一家打通了周围村民的电话,买了五、六十斤草鸡蛋送到卫生院。东西也许不贵重,但在大疫面前,看到了一个老卫生人的大义与仁义。

全员核酸检测开始了,一采样就是连续六轮,工作群里的通知几乎天天都是“明天早晨6点半集合,任何人不准迟到......”。护士长张燕和李发科等同志头天夜里加班把东西一份一份分好了,每个袋子上贴着姓名或村名,按照分组每个人都在有条不紊的领着采样的材料,一会的功夫每个人穿好了防护服,整个院子大白一片,让人第一感觉神圣而庄严,这里边有贫血体弱的伊蒙玲,有身患糖尿病打着胰岛素的郑庆玲,有肚子疼的厉害的田丹丹,有怀有身孕行动不便的刘玉婉,有老人正在患病住院的龚安友和戚见东......太多太多!平时他们是父母的心头肉,是爱人的手中宝,是家中的顶梁柱,而到了这时候他们就是奋战的抗疫者,是首当其冲的白衣战士。连续七八个小时不吃饭、不喝水,张萍虚脱了,石秀珍晕倒了,前方村里传来的消息或照片让人心疼,可在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下第二天继续重复工作,没有喘息的机会,把卫生院领导打造成了硬汉子,是心硬的汉子!他们临出发前最朴实的一句话就是没事……

“野店村需要支援、上东门村需要支援、板崮崖村需要支援......”通知就是命令!没有任何的犹豫,没有丝毫的埋怨,张燕、公晓晴、公海兰、刘玲、姬红君......很多工作人员又投入到连续的战斗中。

“院长,我一个人一组就行”,一句普通的话其实就是豪言壮语,我可以多干,我可以到危险的岗位上去,95后牛俪颖一直这么说,也一直在这么做,离开家庭的宠爱,她是蒙阴抗疫一线的优秀医务人员,还有很多的女同志,始终在挑着担子、担着责任,李发科、赵德磊除了分组参加核酸采样,还得承担各类疫情防控物资的管理,既是仓管员,又是搬运工,收货、记账、分发,有条不紊的做好各项后勤物资的保障和管理,她们毫无怨言。

临近退休的苏占德穿上了一次性手术衣站在了大门口,预检分诊是第一道关口需要认真负责,这是一份责任,他是在站好最后一班岗。59岁的中医科邹大夫坚守卫生院医疗岗位,保障疫情期间群众正常就医,56岁的伊廷双上了,冒雨采样的情景时刻浮现在眼前,55岁的谭阴栋副院长从后方管理到了隔离点一线,工作之余还不忘用抖音鼓励职工的干劲,54岁的苏京录和龚安友经常扶着腰,龚安友在母亲生病住院、爱人身体不好的情况下,依然服从命令,和家人简单安排后,到岱崮隔离点执行任务。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该院共有七对夫妻工作在抗疫第一线,在家好夫妻,上阵是战友。包伟、伊西刚、刘端忠等等,他们把孩子扔在家里无人照看,因为防控疫情需要造成家庭、孩子不能照顾的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有责任,他们都选择了服从,选择了担当。

公茂锋和郭艾芹两位同志每日奔波在野店至蒙阴的往返路上,采样送样的劳累和风险抛在脑后,唯一的欣慰就是每一批样品检测都是阴性,苦也值得!

70岁的返聘人员到年轻的90后,314日晚,集合了全镇乡医参与到疫情防控,没有一个乡医提要求,没有一个有异议,在最基层的岗位上从事着最光荣的事业,让群众感动,让政府放心。

【责任编辑 张晓飞】

 

速豹新闻网编辑:田延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