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临沂市贯彻落实“省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临沂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姜良友,市科技局资源配置与管理科科长陶园,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科科长李建亮,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1年12月31日,省政府研究确定并印发实施了《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一批)》(以下简称《政策清单》),共有178项政策,涉及科技创新的共19条,其中,2021年政策包中2022年继续实施的政策共14条,2022年起实施的新政策共5条。根据临沂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要求,科技局对《政策清单》进行了认真梳理,在涉及临沂市的163条政策中,共有科技创新类政策18条,其中,可争取落实政策16条,需执行类政策2条;由科技部门牵头或联合牵头的共15条。
在可争取落实政策中,涉及科技型企业培育的政策共3条。今年,临沂市将继续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加快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持续加大政策、技术、人才、金融等要素投入力度,全力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培育及相关项目的筛选、推荐、申报工作。为了做好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正联合财政、发改等部门,全力抓好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创新型项目的培育、筛选和推荐等工作。
涉及技术研发的政策共2条。2022年,临沂市科技局将聚焦“十强”产业重点领域,按照“超前启动、优中选优、全程服务、重点突出”的原则,以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重大创新产品研发和重大创新成果转化示范为重点,广泛征集2022年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全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攻关。2022年1月,省科技厅已下达了征集2022年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指南建议的通知,临沂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共申报指南82项。同时,在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力争取得一批创新性成果。
涉及平台载体培育的政策共4条。今年,临沂市正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聚焦生态环境、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构建多层级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同时,鼓励和支持现有市级、省级平台,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引进高端人才、实施重大科研攻关等措施,提升聚合资源、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能力,择优推荐一批具备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平台升级为省级、国家级平台。对于省级编制“周转池”的争取和使用,将配合市委编办,抓好政策的落地,并充分利用好这项政策,真正帮助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引进一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涉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共2条。今年,科技局已制定了技术经理人年度培训计划,第一期培训工作已筹备完毕,定于近期组织实施;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培育工作正积极推进,希望有意愿、有实力、具备条件的企业、单位、园区等积极参与并推荐申报。临沂市还以高新区为主体,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综合配套和源头孵化能力不断增强,已成功吸收一大批国内外高校院所的人才在这里创新创业。目前,临沂市正积极推荐申报省级开放式大学科技园。
涉及海洋科技创新的政策共2条。目前,已制定出台了市级“人才飞地”政策,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在海内外创新资源丰富城市设立研发中心,柔性引进人才为我所用,待海外研发中心条件成熟后,将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山东省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涉及产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共3条。目前,“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 75%提高至100%”的政策已兑现落实;“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政策,将积极配合发改部门开展重点项目的挖掘、培育,并根据省里的要求做好相关组织筹备和推荐争取工作;关于农业良种工程,一直是临沂市重点推进的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工程,今年,将继续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的协同配合,整合市内涉农科研院所、企业资源,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化与国内外涉农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推进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精准鉴定和创新利用,推进生物育种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临沂市良种繁育、应用与推广,为打造农业强市提供科技支撑。
在需执行类政策中,主要涉及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实施和深化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改革。其中,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实施方面,2022年,临沂市将围绕肥料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组织实施“绿色肥料创制与产业化”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研究开发绿色高端新型肥料材料、提质增效化学肥料、抗逆减排有机类肥料、功效稳定微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加快构建土壤质量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引领肥料产业向低碳、绿色、智能化、高效循环方向发展。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改革方面,临沂市正组织开展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改革研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有力促进了临沂市科技成果评价和转移转化工作,目前已纳入全省科技改革试点,为全市深化科技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重点在科技成果评价、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权分配、成果转化科技人员激励等机制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加快推进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陈蓓蕾)
【责任编辑 张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