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临沂频道>内容详情

【聚焦两会】展示沂蒙风情 把柳琴戏打造成展示临沂文化底蕴和时代风采的特色名片

2022-02-27 10:00:4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临沂是柳琴戏的重要发源地。2006年,柳琴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临沂柳琴戏影响力逐步扩大,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艺术形式。来自兰陵县柳琴剧团的程正银委员向本次政协会提出《关于加大力度扶持柳琴戏发展的建议》。

 据了解,柳琴戏产生于清代临沂、兰陵、枣庄、郯城一带,迄今为止已有200多年历史。柳琴戏是以鲁南民间小调为基础,并受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柳琴戏曲调流畅活泼,节奏明快,并有多种花腔,谓之“拉魂腔”,因表演过程中用柳叶琴伴奏,也称“柳琴戏”或“柳琴书”,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柳琴戏目前主要在苏鲁豫皖四省广为流传。

 程正银委员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临沂从事柳琴戏表演的民间人才众多,在国家正式将该地方剧种命名为“柳琴戏”以后,市县相继成立柳琴剧团。这些剧团自成立以来始终承担着政策宣讲、送戏下村、创作排演、戏曲培训等任务。期间,柳琴工作者深挖临沂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创作了大量反映临沂历史、展示沂蒙风情的作品,其中《祖国不会忘记》等多部获得全国和省级奖项。

 程正银委员提出,“柳琴戏”是临沂的宝贵文化财富和特色文化名片。目前,县级柳琴剧团普遍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精品创作、剧团发展壮大、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和业务培训等受到极大限制。由于缺少经费支持,一些展现临沂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人物和红色革命故事无法搬上舞台。为此,她建议市县财政加大对柳琴剧团开展惠民演出的补贴力度和精品创作项目的扶持力度,呼吁社会有识之士关心支持柳琴事业的发展,把临沂这张特色文化名片做大做强。(张晓飞 赵思齐 张春兄 邓灵蕊 时成辉 陈蓓蕾)

【责任编辑 张晓飞】

速豹新闻网编辑:田延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