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豹新闻网 通讯员 李风雷
近年来,临沭县郑山街道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聚焦解决乡村人才短缺、产业竞争力弱、活力不足等问题,努力开创“头雁”领航、“归雁”反哺、鸿雁奋飞、雁阵浩荡的新气象,通过整合各类人才资源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发展。
“头雁”领航,筑强组织堡垒。该街道以组织建设为抓手,选优配强基层“头雁”,强化村干部工作作风建设,打造纪律严明的农村干部“铁军”。对班子不健全的村居,拓宽选人视野,从优秀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选配村支部书记及村委负责人。街道对农村基层党支部进行分类递进培养,精心打造“头雁工作室”,由市县派驻村居的“第一书记”和街道工作区书记任指导员,完善“头雁工作室”学习培训、结对帮带、跟岗锻炼等机制,通过开设“书记课堂”、“茶话会”、“一对一”指导等形式,提升“雏雁”学员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同时,通过“走出去”观摩学习和“请进来”授课指导的方式,不断提升村“两委”干部的干事创业能力,扎实培育一批能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好支书”和乡村产业振兴“头雁”队伍。街道还组织“头雁”开展常态化擂台比武,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形成表扬先进、激励后进的工作态势。目前,共举办“书记课堂”5期、“书记茶话会”13次,开展村居党员群众业务培训学习40次,使广大干部群众受益匪浅。
“归雁”反哺,织密乡情纽带。该街道建立郑山籍在外人员交流平台,通过线上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展示街道企业发展情况、百事食品项目施工现场、荷仙阁景点、乡村振兴村居等,让在外人才感受家乡风貌,增强文化认同感、归属感;街道发动各类力量摸排本街道在外高素质人才,实行“一村一册”、动态管理。向有关人才寄发《致郑山籍在外人才的一封信》和政策宣传页、联系卡等,不定期邀请在外人才举办座谈会,设立驻外人才流动站,广泛推介家乡,为“归雁”人才服务家乡架起“连心桥”,吸引了张华、窦金宝等优秀人才带着资金技术回乡创业、反哺家乡。同时,街道发挥工业园区产业优势、品牌优势,成立工作专班,积极推进“筑巢引凤”,聚力打造高标准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为大批人才回归搭起了“用武之地”。
“鸿雁”奋飞,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街道坚持外招和内培两手抓,以培养本土人才为核心,持续完善乡土人才资源库。街道组织力量以实地调研、群众推荐、谈话了解等方式,挖掘农村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种养大户等各类“鸿雁”人才,通过开设乡村振兴“鸿雁讲堂”加大对他们的培养力度,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绿色农业。同时,加强与高校、农科院所的合作,在本地打造名师工作室,把知识和技术带到中小学校和田间地头,累计培养“土专家”“田秀才”54人、高素质农民145人。该街道杨沙埠村的柳编大师杨进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题材紧跟时代,用灵巧的双手把普普通通的柳条编织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气势雄浑的中国龙、形态饱满的大葫芦、惟妙惟肖的牛虎兔……精湛的柳艺吸引了众多慕名前来拜师者。“中国柳编看临沭”,为宣传柳编工艺,杨进邦和星光大道歌手张馨月一起携手家乡柳编,让柳编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该街道沟北村乡土人才王艳飞顺应新兴经济业态发展大势,立足本地独特丰富的资源优势,大量收购囤积柳编篮、盖顶这些农特产品,经过一番刷洗、上色、套里子等二次加工,然后统一包装,按照网上订单发货,靠电商销往广东、福建、浙江、贵州、河南、河北等全国各地。每天发货170~180件仍供不应求,年创收二三百万元,带动60多名从业人员脱贫致富。
“雁阵”浩荡,汇聚乡村振兴磅礴力量。街道以人才为支撑,大力发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临沭县金乐客种植专业合作社“双社联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盘活土地资源,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实现村集体村民双增收。南古片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流转的5160亩土地按照每年1200元/亩的价格交给金乐客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中托管,村民每亩土地每年保底收益1100元,并享受年终分红和福利,村集体按照100元每亩的价格收取管理服务费,可实现南古片区村集体年均增收50多万元;聚焦特色农业引导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实现产业振兴与人才发展同频共振。整合辖区内60余家生猪屠宰、肉食品加工企业及90余户从业散户,集中入驻投资4.7亿元建设的山东同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提档升级,该园区平台建成肉食品加工车间200个,建设的速冻和恒温冷库能容纳3万吨。统筹推进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本地科技人员等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土豆、葡萄、芋头、火龙果、梅花鹿等农业专题培训6期,新增注册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2家,培养中高级农艺师9人。以“支部+人才”“人才+企业”“人才+合作社”等模式整合力量、链接外部资源,兴产业、育能人、补短板,不断助推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 张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