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豹新闻网 刘超群
“荒山野岭鸟不栖,有女不嫁东兰墩,荒山秃岭无绿色,吃水人背或驴驮,崎岖山路黄沙土,好鸟不栖雁不落”。往日的东兰墩位于临沂市莒南县城的东北角,山多水缺,交通不便,村民生活苦不堪言,村党组织书记缺职,村集体无收入,是一个穷得出了名的小山村。面对这样的处境,东兰墩该向何处去?党支部该如何发挥作用?怎样实现产业强村、共同致富呢?
在石学东的带领下,东兰墩党支部靠着“廉为根、勤为本,科学发展是方向”的理念,带领党员群众,不忘初心、艰辛探索、砥砺前行,推动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今的东兰墩,是享誉全市的茶山圣地,“山川秀美峰峦翠”,号称“莒南小江南”,村内水泥路畅通整洁,道路两旁花木繁茂,一栋栋精致的房屋错落有序,一家一景,独具匠心。宽敞的广场上,孩子们在追逐嬉戏;沿街路上,老人们在聊着家常,晒着太阳,偶尔传来阵阵欢声笑语,随处都能看见乡村振兴带来的丰厚成果。
2019年,当组织找到石学东并希望他回村发展时,他的事业正值上升期,可谓是“风生水起”。得知村内出现了种种问题,在组织的召唤下,早已远离村庄的石学东还是毅然决定回村任职,誓要带领乡亲们发展致富。“学东啊!村里情况复杂,你可能干不了啊。”任职之初,很多村民担心中透着质疑。是军人刻在骨子里的奉献与担当情怀,让他对即将开启的新征程拥有了必胜的信念。
任职党支部书记前,石学东毫无基层管理经验,兰花墩村东兰墩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经济薄弱,产业发展单一,村内矛盾比较突出,很多群众担心并质疑说:“学东啊!村里那么多棘手的事,你干不了的”。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没有后退可言。石学东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大走访、大调查,走访了所有党员、村民代表及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90多人,记录了两个笔记本,通过梳理分析找到了“乱”的根源,及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以前的东兰墩班子软、人心散,全村犹如一盘散沙,是个典型的落后村,石学东认识到,要做好工作,就得依靠团结的党支部。石学东把日常工作分成了经济发展、党建工作、精神文明、综治维稳和社会事业五大块,跟班子成员逐个谈话,了解性格和特长,合理分工,每人负责一大块,实行目标承诺、限时问责,每隔两天开一次碰头会,谈谈目前工作开展存在哪些困难,不局限于地点,哪里方便哪里开,农忙时就蹲在田间地头。班子强,发展就快,东兰墩在坚强领导班子的带动下,各项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整个炎炎夏日,石学东带领“两委”班子从清收户170余户(占了全村户数的一半)最后清收剩余6户,50天的时间,坚持每天早上7点调度,群众白天出去打工,他就带领村干部利用晚上的时间开会解决。解决了大大小问题30余件,收取近30余万元的承包费,50天收获为村情长久稳定打下了基础。
俗话说得好:“独木难成林,单兵不成军”,石学东意识到哪怕“两委”班子有三头六臂,七十二般变化,如果只是长期单打独斗,就很容易败下阵来,但如果把党员全都团结起来,那就什么困难、什么阻碍都能化解和克服,他创新推出“三二一”党支部工作法(“三”即三问:一问为什么要入党?二问如何成为党员的?三问自身行为是否合格?“二”即两结合,一是结合年度民主评议党员结果让党员照镜子,二是结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让党员了解党内最新规章制度。“一”即树典型,从村内挖掘、培养、树立党员优秀典型,借助榜样力量凝聚人心、引领方向),强化了党员日常管理,改变了原来散漫的状态。
党员队伍管理好了,思路却没有打开,因此,石学东借助“七一”契机组织党员先后到代村、孟良崮外出学习,石学东依然清晰地记着,党员们从大巴车上下来看到代村的时候,那种震惊、不可思议的表情,看到代村的老照片时,不敢相信短短几年就有这么大的变化,回村以后,石学东明显感觉到,党员们想干事、能干事,思路明显开阔起来,切实提升党员的眼界和见识,锻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队伍。
村里有钱,才好办事,党员干部说话才有人听。村党支部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由于靠近县城,大部分耕地被征用,东兰墩村目前仅剩350亩耕地,平均约每户一亩,常年轮作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常规粮食作物,收益较少。寻找集体经济收入新的增长点,是村未来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成了石学东的“心头大事”,面对这一现状,他开展大量调研,全面分析村情,探索近郊村的增收致富之路。“集中做强村集体特色产业,让乡村振兴基础越来越好”,成为了东兰墩新的发展目标。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石学东始终牢记这一思想,在产业发展方面,利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好政策,挖掘本村资源,因地制宜地注册了茶叶、养殖、劳务等合作社,经过两年多的运营提升,最终确立了“茶与板栗双核”运行的发展思路。在基地建设方面,三年来以1000多亩的山场作为基地,种下1.5万余斤茶叶种子,栽植5万余株林下经济作物,复垦高山梯田300余亩,山上还有一片400余亩的栗树林;在加工方面,两年通过了茶叶和板栗深加工两个SC食品认证的企业,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已经进入全面做大做强的提升阶段。2020年下半年合作社开始运营,2021年实现分红15余万元,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如今的东兰墩,要基地有基地,要企业有企业”,石学东自豪地说道。
有了一点成绩后,村“两委”班子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继续谋划新的发展路子,面对村民高涨的致富愿望,东兰墩必须酝酿新的转变。石学东依托村山场层峦叠翠的风景优势,打造了四季有花有果的风景区,探索“采茶采果+观光旅游”的农旅融合模式,开发茶乡一日游旅游路线,设置自助采摘、茶叶制作、茶艺鉴赏等项目,将“小小茶叶”转化为“巨大的旅游市场”,切实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了增收渠道。
不仅风景怡人,相应的景观设施也配套齐全。石学东在山上修建了“引水上山”“防火隔离”等多功能景观道路,新建瞭望台、凉亭、摇椅等景观设施,为后期开发文旅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山上的红叶谷、高山生态茶园已初见成效,美丽的怡人景色吸引了许多摄影师、作家、画家前来采风,创作了数百件作品,定格了东兰墩乡村新画卷。
村里经济改善了,石学东就把重点放在了改善民生上,最让他牵挂的就是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家,为此,他投资十一万元新建达标卫生室和老年活动中心,石学东和周边几个村的书记商量,促成乡医合作,定期给老人进行常规检查,还组织党员到孤寡老人家中聊聊天,用自己的手机给老人和子女开视频,让在外务工的年轻人放心。老年人中秋节、九九重阳节、春节都还有米面油等基本物资,“逢年过节,我都能领到面粉、花生油,这要是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一位83岁的老人满脸笑容地说道。
石学东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把今天的教育看成明天的希望,对过本科线的本村大学生一次奖励8千元,在寒暑假期间,单独收拾出一间办公室,装上空调,让村里的大学生为留守儿童补习功课,帮助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解决“一老一小”的担忧。
看到村里没有工作能力的人,石学东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恰逢农业农村部孟德豪来村挂职,确立茶与板栗“双核”运行的发展思路,重新装修改造生产车间,石学东说,就让自己人来干,就这样,新项目带动了20多个就业岗位,也改善了他们窘迫的生活。
山还是那个山,村还是那个村,因为选好了带头人,建强了村班子,东兰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钱包鼓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石学东不禁感慨:“乡村振兴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是“兵支书”展现退役军人生价值的主战场,曾经有过引以为豪的军旅时光,如今又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冲锋”。
四年来,石学东立足村情、谋划发展,分秒必争、全力以赴,推动村内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他在东兰墩发展产业的做法被央视《朝闻天下》和山东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并在2021年1月3日登上《新闻联播》,村里事业越干越红火。
乡村振兴的冲锋号已经吹响,以石学东为代表的沂蒙兵支书们也将紧紧围绕乡村五大振兴,以蓬勃的勇气和智慧冲锋在前,勇于向困难挑战,重塑乡村振兴战线上的新时代热血兵魂!
【责任编辑 张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