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田原
编者按:缅怀革命先烈,探寻红色故事,这是来自沂蒙的普通市民尹志林一个人的红色寻访与纪行。
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际,厚重的百年党史历程被深情回溯,可歌可泣的党史故事激动人心,真理的光芒照耀着百年历程也照亮无限的未来,中国人民从其中汲取历史的营养,也见证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使命——这一切,深深影响和触动着尹志林。
作为接受着沂蒙大地红色文化哺育的孩子,作为被沂蒙精神滋养而成长起来的沂蒙人,尹志林时刻被鼓舞、被塑造、被激发,于是,在2021年建党百年的伟大历史时刻,作为普通沂蒙人的尹志林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走遍全国各地,探访红色革命圣地,自费拍摄和讲述红色故事,并以文字形式简述惊心动魄的历史过往,尽己所能弘扬沂蒙精神,展现我党创建和发展的艰难光辉历程,以史为鉴、以史为镜,知史爱国、知史爱民。
伟大的历史需要被记录和诉说,伟大的精神需要被传承与弘扬。
尹志林,一个人的红色寻访,沂蒙精神的光辉照耀...
“缅怀革命先烈 探寻红色故事”系列第一站
——走进沂蒙革命纪念馆
沂蒙革命故事的厚重深刻、斗争过程的艰难曲折,让生长在沂蒙的我数次动容,也倍感自豪。
走进庄严肃穆的沂蒙革命纪念馆,让人油然而生崇敬与敬畏之感,面对馆内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处处富有感染的空间、雕塑、影像、图片,都在向我们讲述着沂蒙革命斗争艰难光辉的伟大历程。
广袤辽阔的沂蒙大地,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当时沂蒙革命根据地有420余万人,有21.4万余人参军参战,120万人次拥军支前,有10.5万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数字由千千万万沂蒙儿女的热血与信念铸就。
我党百年,历史峥嵘,多少人的名字,永远闪耀于历史的星空。
诞生在沂蒙山区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王尽美,在这里战斗工作过的我党我军的优秀将领们,在这里长期战斗过、曾经浴血拼杀过的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及地方部队的将士们,闻名全国的“抗战楷模村”渊子崖村,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开办地下托儿所的沂蒙母亲,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等,随便列举一个,都可谓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看到陈展的一幅幅珍贵历史照片,遥想当年的艰苦岁月,我无法感同身受,作为新时期沂蒙人,我倍感自豪,热泪盈眶。
我们为什么要追溯过往、缅怀英烈?一是以史为鉴,坚定信心;二是要更好地激励和鞭策后人,继承先烈遗志,为实现国富民强贡献力量。
当年的沂蒙,是英雄的沂蒙,沂蒙山区十万英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这就是伟大的沂蒙群众为中国革命所作出巨大贡献的生动写照。
“缅怀革命先烈 探寻红色故事”系列第二站
——渊子崖保卫战
文/尹志林
“蒙山高,沂水长,沂蒙精神代代传!沂蒙人民在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渊子崖村自卫战就是一个缩影。”在沂蒙革命纪念馆,渊子崖保卫战版块所占的面积虽然不大,但是渊子崖保家却是展现了沂蒙人民血性、自觉保家卫国、奋勇反抗侵略的自卫反击战。
深受忠孝节义传统思想影响的沂蒙人民,向来就有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传统,反封建的很多的起义,如赤眉军起义、幅军起义都发生在这里,早在大革命时期,1927年4月,沂水县就成立了中共沂水党支部,在沂蒙地区播下了第一颗革命的火种。1932—1933年,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组织了在全国都有影响的日照暴动、沂水暴动、苍山暴动,随着沂蒙根据地抗日救国形势的发展,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泰安的徂徕山发动了武装起义,省委书记黎玉直接领导成立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当时由洪涛任司令员、黎玉任政委、赵杰任副司令员、林浩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也先后在沂水县王庄成立,这里最早建立起的党组织,经常发动群众,不断开展革命活动。
1941—1943年是抗日最艰难的时期,日军为摧毁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开始疯狂的扫荡破坏,根据地损失惨重,不过即使这样,沂蒙山人民依旧没有屈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渊子崖自卫战。
渊子崖村今属莒南县,当年是一个拥有200多户人家的村庄,1940年底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成立了抗日自卫队和游击小组,群众抗日情绪高涨,而敌人对此十分恼恨,处心积虑要摧毁这个村的抗日组织。
1941年12月19日,盘踞在小梁家据点的日伪军约150人包围渊子崖村,被村自卫队用土枪土炮打跑,第二上午日伪军一千多人又来进攻,在村长林凡义的带领下,自卫队员和村民同仇敌忾,利用村子的围墙,拿起土枪、土炮、铁锨、铡刀,英勇抗击敌人的进攻,在武器装备、人员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拼死抵抗一整天,直到太阳落山,实在抵抗不住,敌军才打进村子,但村民们誓死不降,用原始的武器与日伪军展开逐屋逐户的巷战。
最后八路军,县区武装赶来增援,打的敌人落荒而逃。
遥想渊子崖村自卫战,把我们带到那个无比惨烈的自卫战的场景之中,令人义愤填膺也慷慨激昂,这种感染力来自沂蒙人民为反抗外敌侵略、勇于献身的沂蒙精神。
这次战斗,渊子崖村自卫队村民歼灭日伪军121人,但也有147名自卫队员和村民在战斗中牺牲。渊子崖村自卫战发生后,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对该村的自卫斗争进行高度评论,称为“村自卫战的楷模村”,当时的滨海专署也授予该村“抗日楷模村”的光荣称号。
渊子崖村保家卫国的自卫战,就是沂蒙老区浴血奋战精神的缩影,是民族血性的体现,是老百姓反侵略守卫家园的典范,这一仗不仅保卫了村子,重挫了日寇的锐气,还为全国抗战事业做出了表率,正是因为有这股血性,才有了革命的最后胜利。
(来源:鲁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