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沭县石门镇刘巡会村,大街上挂满了火红的灯笼,村民们也正忙着做传统的纸糊灯笼。据村里老人们讲,这一习俗传承于20世纪40年代115师的老红军们,它见证了一段军民情深的艰苦岁月。
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八路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的115师,面临日寇对滨海根据地的残酷扫荡,果断将30多位伤残的老红军实行离职休养,组成荣残所,留驻石门镇刘巡会村。刘巡会村党员群众识大体明大义,以虔敬之心、大爱之情,举全村之力精心照顾这批功勋卓著的伤残老红军。在地方政权和刘巡会村党员群众的组织保护下,荣残所成功躲过了日寇的铁壁合围和疯狂扫荡。经过村民们一年多的悉心照料,30多位老红军战士身体得以康复,并得到妥善安置。
刘巡会村群众尊重保护老红军战士,老红军们也不顾伤残体弱,主动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教孩子们识字、帮老百姓种田……与村民们结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之情。1946年春节到来之际,老红军们教村民做手工纸糊灯笼,与村民一起排练、表演节目,共同庆祝抗战胜利,刘巡会村里挂满了喜庆的灯笼。从此,每到春节前后,刘巡会村村民便有了做手工灯笼的习惯,并一直传承至今。村民李圣军说:“老红军教我父亲和村民做纸糊灯笼,父亲又把这门手艺教给了我,我们村村民都会做这种纸糊灯笼,到春节、元宵节时挂在门口,就是为了表达我们对革命先烈的敬重和怀念之情。”
手工灯笼记载了一个军民鱼水深情的故事,铸就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历史,这种感情一直深深镌刻在刘巡会村老百姓的心头。每逢春节、元宵节,刘巡会村老百姓便自发开始做纸糊灯笼,将红红火火的灯笼挂在门前巷口,以此来怀念那段难忘的军民共济的光荣岁月。刘巡会村党支部书记刘庆春说,我们村群众传承手工纸糊灯笼的习俗,更重要的是传承一种信念,我们今天过上了好日子,就是要不忘共产党、老红军为咱老百姓谋幸福,不忘初心,努力向前,火红的灯笼,也象征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过得更好。(陈秀焘 张为涛)
【责任编辑 张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