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沂改革”公众号发布第三批临沂“改革成效年”原创性、最优化成果,“兰山之治”成功入选。
临沂兰山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全要素共治、全领域共建、全周期共管,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相关经验做法先后被《人民日报内参》、新华社《内部参考》《半月谈》《学习时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刊发推广。2021年9月11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交流会暨“兰山之治”社会治理共同体经验发布会在兰山召开。
一是全要素共治,聚合治理之“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调动政、民、法、社等各要素参与共治。坚持党建引领,将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政府负责,40个主责部门每年明确一个社会治理突破项目。搭建“五老议事站”“说事评理站”等议事平台,推动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创新文明积分管理,建设诚信社区。开展“枫桥式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建设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10处,创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85个、“枫桥式”社区100个。
二是全领域共建,提升治理之“效”。树立统筹理念,运用系统思维,全域共建、协调联动。横向上整合,设立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聚合住建、人社、公检法司等力量,实行“一站式”服务。纵向上贯通,区级层面重在统筹协调,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一线。镇级层面重在强基固本,做实做强基层基础,健全综治信访、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平台,对上承接区级交办事项,对下办理村社区、网格上报事项,做到信息掌握到位、矛盾化解到位、服务管理到位,近90%的问题在镇级消融化解。村级层面重在抓好落实,实现党领导下的群众自治。网格层面重在问题排查,组建1887名网格员队伍,打通矛盾化解、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三是全周期共管,筑牢治理之“基”。以制度为保障、技术为支撑,搭建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督导的全周期管理机制,推动群众诉求解决提速、提质、提效。制定出台《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的实施意见》,从源头给“小微权力”戴上“紧箍”,实现规范运行。依托区、镇、村三级社会治理共同体平台,创新“信息收集—分析研判—信息传导—问题解决”事项办理流程,有效解决了过去信息多头收集、多头指派、重复流转、效率低下等问题。构建“回访反馈、专督专考”责任落实机制,对过程和结果留痕回访,实现“过程让群众知晓、成效让群众评判、成果让群众满意”。(陈蓓蕾)
【责编 张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