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记者 于大龙 张晓飞
秦立山,男,汉族,1980年12月生,2004年从临沂技师学院毕业,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挖掘机事业部总装一车间维修电工,高级技师。他勤学苦练、创新钻研,积极投身公司“一全二创三结合”创新活动,先后主导或参与完成了技改创新项目50多个,其中9项获得国家专利和上级部门的表彰奖励,创造经济价值近千万元,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人的杰出代表。2014年荣获“山东省国防机械电子系统技术创新能手”;2014年荣获山东省机械行业首席技师;2016年荣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2017年荣获齐鲁首席技师;2019年荣获“中国技能大赛优秀裁判员”;2020年荣获临沂市职工创新能手。
“紧车工,慢钳工,轻轻松松干电工。”进入公司之前,他一直认为电工是一份比较轻松的工作,参加工作后才发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工必须掌握过硬本领。
他一进临工就幸运地成为全国劳动模范、齐鲁大工匠邱峰的徒弟。从那时起,就暗下决心,要成为像邱师傅那样的高技能工人。白天跟着师傅学,晚上跟着书本学,并抓住一切机会实践练习,为的就是能够早一点成长起来,独当一面。为了尽快掌握清洗光栅尺的技能,他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结构和工作原理。进口设备说明书都是英文的,就借来师傅的英汉词典,一个一个单词查。在师傅带领清洗的时候,总是细心学,认真练,唯恐错过一个步骤,落下一个要领。功夫不负有心人,用了不到半年,他就具备了独立操作的能力。经过多年历练,没有辜负师傅的培养,成长为公司的关键设备维修专家,许多设备在他的手中焕发了青春。
公司设备种类繁多,经常会出现棘手的故障。他就抽丝剥茧,耐心细致地排查每一个元件、每一个焊点、每一个螺丝,直到找出根本原因。有一次进口焊接机器人出现故障,用了两天一夜时间,检查了上千个电气接口、线路、元器件,最后发现是一处不起眼的插接件“覆灰”导致接触不良引起。电气维修就是这样,付出的精力、遇到的教训多了,就变成了经验和财富。正是在一次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中,技能得到快速提升。
他将“认真做事,才能把事情做成;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作为座右铭,逐渐成长为电气维修的行家里手,被授予“山东省机械行业首席技师”“齐鲁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
智能化回转支承自动拧紧装置是他带领团队自主设计开发的典型创新成果。有一次,他发现挖掘机下架回转支撑装配时,操作人员趴到下架上,拧紧一圈螺栓后,累得满头大汗。经过进一步了解,得知这个工位每天拧紧螺栓的数量最高时达到2400颗,长时间的单一跪趴姿势工作,劳动强度很大,这里也成了人人望而生畏的岗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多方寻找合作单位,但是,由于空间受限、拧紧力矩大、行业无先例等原因,均不愿承接这个项目。他带领团队成员开展头脑风暴、现场测绘数据,反复论证方案,探索运用拧紧位置自适应、悬浮定位、三维寻一点、紧凑大扭矩拧紧等多项自主创新技术,经过23次装了拆、修了装的测试验证,成功开发出智能化回转支承自动拧紧装置,啃下了这个定位难、找正难、空间小的“硬骨头”问题,实现了从人工手动拧紧到人工辅助拧紧,从拧紧数据可视化到智能化拧紧,完成了拧紧技术1.0到4.0的演变。这一行业首创成果,大幅度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拧紧效率提升了60%,实现了螺栓拧紧智能化、无人化。
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开展“导师带徒”,手把手地将自己的经验绝活传授给徒弟,先后培养锻炼了30多名学员,多人在市区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一人在全国机械维修大赛中获得第一名,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一人获得临沂市“劳动之星”电工技能大赛第一名。
他主动参与车间生产改善,参与实施燃烧器二次燃烧排放技术和烘干燃烧空间改造,每年降低能耗10%,节约燃气费用30万元;完成了调试智能检测系统,实现了挖掘机的智能测试、数据可追溯性,提升了安全可靠性,效率提升35%,年节约30万元;实现下架各工位间的自动转运,上架架的升降、夹持、装置的返回等全部实现自动化流程,减少操作时间522秒,效率提升18%,操作人员的由3人跟踪手动操作变为1人一键控制,每年节省10万元;此外,避峰用电和机型分类自动化抛丸,每年降低能耗30%,节约用电50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他深知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只有大家共同提高才能取得更大成绩。为了更好地分享知识,他总结自己多年积累经验,独立编写了《设备可视化维修案例》作业指导书并制作成视频教程,完善到《山东临工设备维修培训标准》中,纳入到山东临工技能培训中,取得良好的技能培训效果。
【责任编辑 张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