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通讯员 王芳 郁万健
临沭柳编是远近闻名的传统手工技艺,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从当地百姓自用的生产生活用具,到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临沭柳编在历史洪流、时代发展中不断变换角色,柳编产品“含金量”不断增加,也为村民增收致富带来了新的路径。
得益于县域内沭河、苍源河、穆疃河流域的沙壤深厚、水分和光照充足,这里出产的柳条纤细、柔韧、白亮。1400多年前,临沭人就开始植柳、编柳,集实用、观赏、环保价值于一身的柳编器具凝聚了临沭人的创造智慧。
随着时代的变迁,柳编器具逐步从生活走向了生产。新中国成立初期,临沭大力扶持柳编产业。1973年,临沭县柳编产品被纳入国家首批柳编出口计划,家家户户习以为常的手编篮筐成为出口创汇的宝贝。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临沭人继续发扬沂蒙精神,敢闯敢试,第一批柳编企业应运而生,本世纪初,临沭柳编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欧美市场订单锐减,让当地政府和企业措手不及。
抱团取暖,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2010年,临沭县柳编工艺品商会成立,邱炳胜是第一任会长,经当地政府授权,申请注册了“临沭柳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在商标界,多年来一直流传着一个段子,某国际一线公司的老总曾经豪放地宣称:只要有我的商标在,哪怕我的公司化为灰烬,我可以凭借我的商标,一夜之间重建我的公司。从这个段子中可以看出,商标对企业的发展何其重要。
然而,品牌的塑造不是一帆风顺的,“临沭柳编”商标成功注册后,怎样用好、管好、保护好并且发挥好这个金字招牌的作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临沭柳编”产品一度出现品种定位不准、品质良莠不齐等现象,亟需整顿管理。
临沭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葛磊介绍,作为一个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古老产业,临沭柳编要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创新发展是必由之路。其中,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与保护,是柳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市场监管部门,既要做产业创新的引路人,又要做服务发展的贴心人,更要做规范监管守护人。
政府管理部门满怀责任感和使命感,企业满怀干事创业的激情,老百姓紧跟产业发展步伐,“临沭柳编”逐步建立起集种植、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外贸出口型产业体系,柳编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主要方式。老支前模范王克昌身体力行,像战争年代支前一样支持柳编产业发展,动员自己的儿媳等家人做起了柳编加工,把柳编工艺中精益求精、朴实坚韧的精神传承给下一代。
临沭县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条柳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促进柳编产业发展的意见》等多项扶持措施及自主品牌奖励办法。柳编产业出口保持年均16.4%的高速增长,2018年柳编产品出口额是2013年的1.80倍。产品从传统种类发展到柳篮、家具、装饰等数10大类、数万个花色品种。2020年,柳编国内线上零售额过2亿元,出口额16.11亿元,占全国柳编出口的三分之一。
邱炳胜的儿子邱军昌是80后,留德归来后从父亲手里接过了“金柳”,也接过了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开拓线上市场、进军美国亚马逊电商平台、通过阿里国际把临沭柳编输送到全世界各地的商超。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在全国推开,邱军昌倍加珍惜,因为那个坊间流传的商标段子就曾经在他家中真实上演。当年,一场大火烧光了他父亲的整个工厂,但就是凭借着“临沭柳编”和“金柳”商标的知名度,靠着国内外客户对品牌的信任,一年之后,企业满血复活。因此,邱军昌尤其重视商标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他说,能够申请到这个专用标志,充分说明政府相关部门对他们的认可,消费者也会给予更多信任,下一步他们将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发展,形成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带动老区人民致富。
专用标志不仅能够增强当地柳编产品的保护力度,也大大提升了临沭柳编的产品信誉,规范和推动当地柳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临沭县形成了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基地农户、内联电商平台、外联国际市场的特色产业化集群。曾经,临沭柳编企业就像国际市场上独自探索的小船,如今,在“临沭柳编”这个国家地理标志的引领下成为乘风破浪的航空母舰。
【责任编辑 张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