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临沂频道>内容详情

临沂市加速推进古树保护管理 同心呵护八百里沂蒙“绿色化石”

2025-08-27 09:09:23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速豹新闻网 记者 于大龙 张晓飞 通讯员 陈述

古树名木被誉为 “活的文物”“绿色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观赏等价值。山东省临沂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积极探索,成果斐然。

目前,临沂市共有古树名木1218株,其中一级古树名木68株,二级古树名木231株,三级古树名木919株,古树群14个 。这些古树名木分布在该市的各个角落,犹如散落在大地的绿色明珠,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演进。沂南县青驼镇战工会旧址,有一株1300岁的银杏树,主干需三人合抱,树冠如巨伞,被称为 “沂蒙活史书”,它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战工会在此运筹帷幄的历史。

近年来,临沂市依据山东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的要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展开全面普查。在普查过程中,不仅详细记录树种、位置、生长势等基础信息,还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民间传说等文化内涵。按照相关规定,为全市1218株古树全部建立了完善的档案,做到“一树一档”。同时,探讨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管护人,签订养护责任书,对古树生长环境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如今,一级、二级、三级古树名木已全部公示,一级、二级和三级古树名木保护牌已制作悬挂完成。2025年6月6日,该市将古树保护写入总林长令,中共临沂市委书记、市总林长张宝亮正式签发临沂市2025年第1号总林长令——《关于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令》,旨在全方位强化全市古树名木保护力度。

“十四五”以来,临沂市县两级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古树保护。各县区组织专业人员摸排古树生长状况和生存环境,确定需保护复壮的树木,制定“一树一策”方案开展复壮工作。修复内容涵盖改良土壤、施肥浇水、支架支撑、填充树洞等。兰陵县在 2021-2022年度,列支44万元对下村乡的1株一级保护古树流苏和2株古银杏树进行复壮保护,古树长势得到极大改善;郯城县古梅园的一级保护古树银杏生长衰弱,当地政府聘请专家制定复壮方案,投资145万元完成保护复壮工程,银杏长势逐步恢复。2022-2023年,蒙阴县借助山水项目规划古树名木保护工程,投入资金340万元,保护修复古树87处。河东区每年安排10万元专项经费,通过签订管护协议、制作二维码标识牌、开展复壮管护措施等,确保古树名木健康生长。平邑县、兰山区等也纷纷拨款开展古树复壮和管护工作。

据悉,临沂市林业局每年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春风”专项行动,对重点区域、人群和场所进行深入排查。在植树节、“12・4”普法宣传月、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及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古树名木的人文历史、科学价值等。同时,在国家一类新闻发布资质速豹新闻网开辟“古树名木新沂蒙”专栏,深挖古树名木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讲好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分享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的好的经验和做法,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系列宣传报道,在全社会树立护树护绿意识。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营造全民共同关注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

深入挖掘古树名木的生长历程、典故传说,增强公众保护意识。同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盗挖、非法移栽等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活动,确保古树名木资源安全。

建立“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与行政执法的衔接配合作用。市县两级林业主管部门与检察系统合作,对古树名木生长保护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更新档案材料。针对普查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原因、督促整改。全市联合开展“守古树护名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制发检察建议67份,提出保护措施30多条,督促设立保护设施260余处。

充分发挥网格员、护林员、林长的保护监管责任,严禁违法砍伐、破坏、移植古树名木,严厉打击盗采倒卖行为。加强古树名木的整体、系统、科学保护,扩展古树生长空间,保护和恢复其生长环境,实现从单一保护树木本体到统筹保护周边生境的理念转变。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课题研究,制定适合本地的评价、养护、抢救复壮等地方标准规范,推广先进养护技术,推进古树名木健康生长。在沂南县孙祖镇岱庄村,一株500多岁的侧柏演绎着“枯木逢春”的奇迹。2022年巡查时发现其主干中空、枝叶稀疏后,请来林业大学专家“会诊”,通过树干注射营养液、根系输氧等技术,如今树冠新枝已延展3米多。沂南县为6株千年古树建立了“健康体检表”,通过长期监测古树的叶片颜色、生长态势、病虫害发生频率等数据,利用数据分析模型,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

临沂市已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监管范围,进一步明确市、县两级政府的保护经费落实责任,定期监测评估古树生长情况,严厉打击破坏行为,落实管护责任单位,做好养护和复壮工作。

积极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宣传其生态、科研、观赏价值,增强公众古树名木保护的意识自觉和行动能力,让公众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和保护权。利用新媒体宣传渠道,发布古树保护专题片、宣传片,营造 “爱树、护树” 的社会氛围。深入发掘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市民亲近古树创造条件,让古树 “活起来”。蒙阴县百泉峪村以两棵古槐为宣传点,建起古槐山庄,带动发展农家乐38家,年接待游客17万余人次,社员平均营业收入达20万元,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成功之路。

编 辑:仁杰

审 核:晓飞

速豹新闻网编辑:于大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