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下班都要经过这里。这是我母校的驻地,涑河桥边。
可这并不是我的必经之路。由于道路狭窄,相对于我其他回家的路,它还显得有些拥堵而绕远。可是,我就喜欢经过这里。我喜欢这里,却并不仅仅因为它是我母校的驻地。
每当走过这里,我的心里就会涌起一股暖流,虽然不见了那个给过我温暖的阿姨,不见了那个简陋的早餐店,虽然当年的小桥已经变成了如今的立交桥,但是,仍然丝毫不妨碍我兀自的沉醉。对,是沉醉。
上学的时候,我长得没有现在那么“珠圆玉润”,当时的我又黑又瘦的。我经常在学校墙外,涑河桥边的一个早餐店吃饭。这个早餐店和别的店一样,豆汁、油条、稀饭、鸡蛋,很普通平常。只是比别的摊点显得干净罢了。
经常去,便会变得熟悉起来。店里的老板是一个50岁左右的阿姨,高高胖胖的,说话喜欢用叠字:谁谁长得“那么高高”,什么什么“那么大大”,谁的心眼“那么好好”,总是会引得我偷偷地笑。所以,我在她的嘴里,就成了“那么瘦瘦,那么可怜”了。
经常去,她便喜欢一边干活,一边跟我聊天。她便知道我独自在外面上学,便知道我为了给家里省钱,不舍得吃太多东西,一碗豆汁,一根油条,从没舍得吃过鸡蛋。她一直以为,我不喜欢吃鸡蛋。
有一天,我再去吃早餐,阿姨便跟我说她忙不过来,让我每天早点去,帮她收拾碗筷,擦擦桌子,作为报酬,她可以让我免费吃早点,管饱。还怯怯地问我:行不,学生?
我当然求之不得。我当时营养不良到经常因为低血糖而头晕。于是,我便成了早餐店的小帮工了。说是帮工,其实每天没有多少活,但是我却可以不花钱的吃鸡蛋和油条、喝豆汁,直到喝饱、吃饱。
我当时根本不知道,卖个早餐,根本用不了那么多人,根本不需要专门找一个收拾碗筷和擦桌子的。我几乎到毕业,有一年的时间吧,都在给阿姨“帮忙”,吃自己“挣来”的“免费早餐”。期间,阿姨还以我“干得好”为由,给我发过“奖金”。
也许是豆汁和鸡蛋的营养吧,也许是因为可以不必花钱吃东西,我的身体渐渐地好了起来,头晕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后来就不晕了,阿姨便说我,仍然用叠字:“你现在的脸色那么红红,真漂亮。”
毕业离开学校的时候,我只是简单地给阿姨打了个招呼,说我不干了,我毕业啦,我要找正经的工作去了,踌躇满志,心安理得的。
甚至,没有正经的说一声“谢谢”。甚至,我不知道阿姨的姓名,我平日只是喊她“姨”,更不知道她家的住址。一年的时间,我对于这个素不相识却真诚帮助我的阿姨,没有任何的了解。
现在,我坚持经常路过当年我“打工”的快餐店,虽然,这里已经成了绿化带,虽然,在茫茫的人海中,我暂时还找不到那个高高胖胖、说话喜欢用叠字的阿姨,但是,我会在心底为她祝福,请她原谅我的年少无知,请她接受我真诚的谢意。
还有,我很想她。真的。
【作者:刘莲,笔名阿莲,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兰山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临沂门户网站新闻主编、记者。青藤文学散文编辑。出个人版散文集《岁月有痕》。2019年获临沂市十佳新媒体编辑荣誉称号。2022年,获“羲之文艺奖”二等奖。在中国法制经济观察、临沂广播电视报、临沂日报、今日头条、百度、网易等全国各大网站、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撰文并参编书刊《临医名医谈健康》《沙汀印象》《商海弄潮》《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兰山区中小学作文大赛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