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山作协办公室开完会,与一众文友推门出来,在回廊里道别,看到天空已经暮色深深,从中午开始下的小雨,此刻仿佛更畅快淋漓了些。我婉拒文友驱车相送的盛情,撑开伞,义无反顾,走进小雨中。
细雨迷蒙,街上店铺灯光次第点亮,路面上的积水,映着微微闪亮光。临沂人最熟悉的洗砚池街,老城区仅有未开发重建的街巷之一,在暮色中散发着独有的风采。
洗砚池街东西走向,东到沂蒙路,西到通达路。不长,不宽,这个书香气的名字因王羲之的“洗砚池”而得。是的,这条街上有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居,借着书法家的熏陶,借着千古墨香氤氲,这里成了临沂有名的书画一条街——这里有上百家充满着墨香的书画装裱、收售的店铺。一家紧挨着一家的书画店铺,很有些年代感。“淳艺堂画廊”“瑞丰斋”“心匠”“集萃轩”……每个店铺的名号各不相同,却一样的高雅、耐人寻味。
因为是老城区,这里少了一些都市的繁华,却更多了一份烟火气。还未曾拆迁开发的道路两旁,虽然有些杂乱,却充满着生活的亲切感。不用穿堂登阶,抬腿即可进入路边的小店,随便一个巷子,走进去就是好几户人家,那小院落,那或许不高档的门扉,都是家的感觉,甚至在某一个瞬间,我想抬手叩门,进到院里……
街边拾荒的老人,在这个时间收获满满,正拖着超载的三轮车慢慢行走,你看他淋了雨的样子有些狼狈?不,他很快便在小巷深处的小院门口停下,推开门,便是他那虽然窄小但温暖的家,家中,有明亮灯光,一桌简单的饭菜,一壶热酒……
飞快驶过的电动车,不知要拐入哪个巷子?提着青菜行走的老人,不知要推开哪一扇门?那些放学后骑单车疾驰而去的孩子,一定是饿了吧……
小小的伞儿,就快撑不住我愈加慢慢的速度,在风中轻摇,仿佛在催我快走。洗砚池街上的积水,也竟然侵入我的球鞋,脚趾头觉得阵阵凉意,仿佛也体验着冬雨的意味,体验着这条老街里,岁月的五味杂陈……
这样澎湃的情感,在细雨的凉爽中渐渐冷静,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想家的情感涌动,那是对家中小院的无限思念,那莽撞着要推开的门,是想要推开,就看到爸爸妈妈满面的笑容……洗砚池街的烟火气,有着独特的魔力,竟让我在恍惚的思绪中,走了很长一段路。
洗砚池街路边生长着高大的梧桐树。夏秋时节,树荫遮蔽了路面、蝉鸣不绝于耳,闹市里拐进这条街却感觉清静了许多、生活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不知道,有多少临沂人的家里,挂着这条街上装裱过的字画?多少人,曾经在这条街上流连转悠,寻找着喜欢的墨宝?有多少人,在这条街上出生,玩耍?多少人经过这条街道,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又有多少人,终生在这里,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洗砚池街虽小而窄,却是独有的一方天地!就像街旁的梧桐树,枝叶总向着阳光和蓝天,既要护翼着长年相伴的人们,又要自身不断强大,不断丰盈……唯有如此,才能枝繁叶茂,洗砚池街才能绿荫常青。
我是一个外乡人,但是居临沂已然二十五年,在临沂买房定居,女儿在临沂出生长大,我,已经是一个临沂人。早年,为工作曾经遍访大街小巷,但印象早已模糊;后来,在临沂批发城的某处工作,临沂的商业繁荣每日在眼前,送货装货,商品物流方面非常熟悉,却不知道城区,竟还有着这样充满书香气的街巷。
近十年来,机缘巧合进入临沂媒体行业,成为记者,编辑。职业使然,对于临沂的人文地理,临沂的城市印记,临沂的历史等等方面,进行了各种形式的了解和报道。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深度了解,才让我更加了解这座城市,渐渐地将这城市放在心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
洗砚池街不长,却并不是无所接傍,比方说,若是再往西,过了通达路就连着青年路,那可是每天车水马龙,摩肩擦踵的商业街,临沂最早的西郊。直到现在,尽管西郊很多的市场都已经搬至更西的“西郊”,但老市场的人气,仍旧十分旺盛,那是临沂“商贸之都”的根本所在啊,那时,西郊真的在临沂的西郊,而不是现在大家多看到的,临沂老城区中心。那时,地摊、大棚刚刚兴起,朴素的临沂人,用自己勤劳,吃苦耐劳的品格,一步步,走向成功,临沂,也走向富强与繁荣。
洗砚池街过了沂蒙路往东,就是考棚街,考棚街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很多城市都有着一条“考棚街”。据《临沂县志》记载,考棚,又称考院,是科举时期考试生员的地方。清朝前期,临沂没有考院,沂州府七属(兰山、郯城、费县、莒县、沂水、蒙阴、日照县)的考生,均需到曲阜应试,十分不便,“士子苦之”。乾隆十九年(1754年),知府李希贤倡议捐建,“先出岁俸为之倡”,“而七属绅士争输如云”,兰山知事王垲又“乐任其劳”,于是,选择了“郡署之西曰颜家巷”的空地,“复买废宅扩之”,创建了考院。当时整个临沂的才子都是从这里功成名就的。考院所在的街道,遂名“考棚街”。
一头牵着历史与文化,一头牵着现代与繁荣,我们的洗砚池街,又责无旁贷地承担着文化的重任,我觉得,这窄窄的道路,实在是承载了太多。伟大的临沂人,何尝不是承载了太多?食不果腹仍小车支前,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新时代建设中,农村建设一马当先,商业发展全国瞩目……现在的临沂,高楼林立,孩子们可以享受良好的教育,老人们得以幸福的供养,所有的人们,都不缺营养均衡的食物,清新的空气……
不知不觉,我走到了洗砚池街与蚂蚱庙街的路口,即将北行,却又在巷口,驻停。不顾脚上的球鞋已经湿透,我站在洗砚池街旁边,回望着,憧憬着,留恋着……
【作者:刘莲,笔名阿莲,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兰山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临沂门户网站新闻主编、记者。青藤文学散文编辑。出个人版散文集《岁月有痕》。2019年获临沂市十佳新媒体编辑荣誉称号。2022年,获“羲之文艺奖”二等奖。在中国法制经济观察、临沂广播电视报、临沂日报、今日头条、百度、网易等全国各大网站、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撰文并参编书刊《临医名医谈健康》《沙汀印象》《商海弄潮》《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兰山区中小学作文大赛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