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临沂频道>内容详情

《岁月有痕》让生活的温度涌动 |婆婆和她的空中菜园

2024-04-18 20:37:3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日渐茁壮的韭菜、茄子、辣椒和青葱,蓬蓬勃勃的丝瓜秧、苦瓜秧,争先恐后地爬在架上,比赛似的开着大的或者小的黄花,蔓延的绿色,满眼的生机。你肯定以为到了农家的菜园?抑或谁家的自留地?

非也。

这是我家的六楼之上的“空中菜园”。

两米见方的田畦里,种着郁郁葱葱的韭菜和青葱,旁边是包装蛋糕的泡沫盒子,里面也长出细细的葱苗;蛋糕盒子的旁边,是几个废弃的涂料桶,桶里是长势正旺的茄子棵;再往这边看,你可能无法一下子看出来是什么器皿——告诉你吧,因为没有合适的盆子,婆婆套了两层编织袋装了土,在里面种了辣椒。空中菜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边上这棵已经小臂粗细的石榴树,没有什么意外的话,明年就能结石榴了。石榴树植在一个破旧的大缸里,那个有个缺口的大缸,是婆婆和女儿在放学的路上捡的,因为太过沉重,祖孙两人费了很大的劲才弄上来。

你一定会问:在混凝土和钢结构的城市里,在单元楼里,怎么会有这样的菜地?这要从婆婆来城里开始说起。

婆婆今年74岁,从老家来到城里已经两年。这么大的年龄,按理说应该需要儿女照顾,颐养天年的。但我们家老太太结实硬朗得很,来城里之前,在老家依然坚持下地干活,自己做饭洗衣,从不甘人后。

来到我家以后,她没有了满院的鸡鸭,没有了麦地和菜园,没有了相处几十年的左邻右舍,脚下再不是松软地散发着清香的土地,而是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白天,孩子上学去了,大人上班去了,她手足无措地在家里转悠,或者在楼下满眼陌生的溜达。孤单和落寞从她的眼神里就能看得出来。我家住顶楼,楼层高且比楼下热,却因祸得福的有了一个十余平方的露天阳台。因为在房间的最北边,我们家统称其为“后阳台”。后阳台原来与房间之间是没有门的,只有一个窗户相连,在房子装修的时候,我让师傅打通了墙,安上了门,这样就使得进出更加方便了。

婆婆来了以后,经常对着后阳台上我养的几盆恹恹的花沉默,久了,便情不自禁的饲弄起来。但是我知道,她并不喜欢我自以为很雅致的吊兰、绿萝等绿叶植物,多年种地和收获的习惯,使她更加喜欢看见悦目的花朵和实在的果实。

不知从何时起,后阳台上的花盆和土渐渐多了起来,土有时候在方便袋装着,有时候在编织袋里,有时候,会多几棵不知名的花。

终于有一天,下班后我惊诧地发现,后阳台上用来乘凉喝水的简易石桌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两米见方的菜畦!用砖仔细地砌过,土还不是很满。砖是我们装修的时候砸墙剩下的,一直放在那里,没有什么用处,还怪它占了阳台的面积。婆婆细心地把砖上的混凝土敲掉,敲成平整的面,一块块砌起来,竟然垒成一个像模像样的菜畦!剩下的砖,婆婆垒砌了两个花台,将所有的花都放置在上面,整洁有序。紧接着,葱苗,辣椒和茄子的幼苗,都走进了我家的阳台,婆婆喜欢的月季花、马莲花、太阳花等也接踵而至;没有盆子,便跟人家装修的要了漆桶,甚至大瓶饮料瓶的底部,编织袋等都是种花种菜的家什。我家的后阳台,渐渐热闹了起来。

起初,我们是不同意她弄这个小菜园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她年纪大了,上上下下这么高的楼,还要下去一点一点地弄土,很不放心。她表面上总是答应:不弄了,不弄了,弄来也不一定能结果。可是后阳台上的土和秧苗还是一点点多了起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婆婆搜集韭菜的方式:因为没有种子,也没有现成的根苗,婆婆经过缜密观察,发现在小区周围,拆迁后尚未改建的旧房前后,有原来别人家剩下的零星半点的韭菜根,便每天搜集一点,集着集着,竟也有了一小片韭菜地的样子。若干天后,婆婆把韭菜移栽成了四垄一米余长的行状,精心地施肥浇水。它们现在长势很旺,我们经常割了来吃,炒鸡蛋,做韭菜盒子,包饺子……没想到这一点点韭菜,竟能有这样的收获。

而今,小小的空中菜园已经颇有些样子。小小的、嫩嫩的丝瓜已经挂在架上,辣椒挂在枝上,顶着小小的白花,也是丰收在望的样子,苦瓜和茄子都绽开了希望的花朵,而韭菜和葱,已经一茬一茬的为我们佐餐。而现在充满绿色的后阳台,则是我们晨起做吐纳深呼吸的天然氧吧。每天早上,打开后门,便可闻到清新的泥土香味,令人精神一振。下班后,我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众植物的长势如何。这菜畦,似乎成了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婆婆与我们的小菜园,给了我几点启示:她虽然已是70多岁的高龄,但对生命的热情却从来没有退却过。她儿孙满堂,完全可以没事出去散散步,看看电视,找人聊聊天等,但是她却对闲着的生活状态非常不以为然,她经常说:闲着,不就完了吗,她的理念是:生命在于干活。

婆婆颇有“现代管理理念”:她设定了明确的目标——种菜,便开始周密计划,并一步步实现。她并不因为菜园的可行性小,周围土资源的匮乏而放弃。她每天都在观察,哪里能弄到可以种菜的土,哪里有可以种植的种子,她不放过吃过的丝瓜和苦瓜的种子,每天都在积累,每天都在行动,她根据自己力气小的实际情况,每天用各种方式向楼上提一点土,直到这些土足够她菜园的用量。

婆婆善于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因为买盆子需要花钱,她便想尽了一切办法:装修剩下的砖块,原来只是面临扔掉的结局;别人不要的破缸,放在路边都影响市容;废旧的编织袋,因为不美观,现在连做垃圾袋的机会都没有;大瓶饮料的瓶子,原来也就是被卖废塑料的结局。而在婆婆的菜园里,它们是花盆,是栽种辣椒和茄子的母体,是盛放希望的基石。

婆婆敢于面对困难和阻力,采用迂回战术,曲线救国。面对大家的反对,面对我们“就是种了也没有什么收获”的打击,她没有直面反对,却也一直没有放弃,终于,她用最最实际的收获,验证了她的成绩。

“空中菜园”的存在和蓬勃,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菜园,它记载了一个老人的用心和辛勤;它是一个老人心中的绿色田园。它是一个老人对生命和绿色的热爱,是她对劳动的热切盼望,是她想看见“春花秋实”的最朴素的心愿。

(此文写于十几年前至本书出版时,主人翁已近90岁的老人,依旧勤劳爱动,健康安然。)

【作者:刘莲,笔名阿莲,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兰山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临沂门户网站新闻主编、记者。青藤文学散文编辑。出个人版散文集《岁月有痕》。2019年获临沂市十佳新媒体编辑荣誉称号。2022年,获“羲之文艺奖”二等奖。在中国法制经济观察、临沂广播电视报、临沂日报、今日头条、百度、网易等全国各大网站、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撰文并参编书刊《临医名医谈健康》《沙汀印象》《商海弄潮》《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兰山区中小学作文大赛作品选》等。】

速豹新闻网编辑:田延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