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豹新闻网 通讯员 杨永涛
盛夏时节,走进“葡萄之乡”郯城县高峰头镇的蒲汪葡萄基地,远远看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八个鲜红大字便已映入眼帘,在星罗棋布的连体温室大棚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果如玛瑙般缀满枝条。绿色的藤蔓下,果农们正在给新采摘的葡萄分果装箱;三三两两的“采摘游”来客驻足田垄,品果尝鲜,体验采摘的乐趣……
党员带头先试 打造创新实验田
“由于葡萄种植品种单一、管理技术落后等原因,果农收益上不去,前几年只有很少几户在种。”眼下繁荣的景象让蒲汪二村会计李坤峰感慨不已。
“蒲汪葡萄”有着40余年的产业发展历史,种植面积一度达到3000亩以上。然而,曾几何时,这里的大片果园被弃种,蒲汪葡萄一度陷入“产业萎缩”发展瓶颈。因班子战斗力不强、村集体经济薄弱,蒲汪二村被临沂市委组织部备案为“市级后进班子”。
2023年,省选派第一书记工作组进驻高峰头镇,提出了党组织结对共建,探索开发“葡萄产业创新试验田”的发展思路。蒲汪二村党支部借智借力,主动与省农科院葡萄研究所、市农科院、潍坊学院等科研院所结对共建,到外地参观学习种植经验。在“党员创新试验田”上,推行了党员设岗定责活动,6名党员骨干先试先行,积极试种新品种、试验新技术10多项,其中,阳光玫瑰、醉金香等果品成功实验推广后,帮助果农大幅增收,平均产值提升了40%以上。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趁热打铁,成立了沭丰农民种植合作社,动员122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
产业联手开发 实现多方共赢
“在省派第一书记的联络下,现在,我们正与农发集团、六凯公司、鲁商集团和省农科院等单位开展合作,全面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渠道,努力打造多方共赢的‘创富共同体’!” 谈及葡萄产业的发展,蒲汪二村党支部书记李江华兴奋地说。
围绕对接资金、市场、技术等发展要素,省派第一书记工作组主动靠前服务,多方联络,引导外部资金、人才、信息参与葡萄产业合作,通过内引外联,2023年,郯城县农发集团发挥国企担当,以“乡村振兴合伙人”的身份,主动对接“蒲汪葡萄”开发,投资700万元,流转土地110亩,建设连栋葡萄种植暖棚24个,免费提供给农户使用。当年即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5万多元,社员根据入股多少,还分别获得了1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分红。
同时,合作社扩大合作范围,招引万科集团旗下的北京六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科技赋能合伙人,获取肥料、种苗、技术等惠农支持,搭建“万农公社”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SAAS信息化管理,对“蒲汪葡萄”实行统一管理,把标准化生产管理规程简单拆解为“什么时间”、“什么农事操作”、“用什么农资”、“用多少”,形成种植记录、质量标准、技术规程、生产资料采购、统一商标等多种规范化制度,科学降低葡萄种植成本,保障蒲汪葡萄品质。
激活发展要素 解锁共富密码
“我种了10个棚,去年一亩地就赚了6万多块钱,年终还保底分红了5000多块。有合作社作后盾,今年的收益一定会更好。”盘点正在到来的收获季,种植户鲁巍巍满脸的轻松和喜悦。
今年,在省派第一书记工作组的帮助下,郯城县农发集团继续加大合作力度,追加投资700万余元,在蒲汪二村流转土地98亩,兴建温室连栋棚37个,新型零碳日光棚4个,占地13.6亩的高端数字化综合示范棚1个(综合示范棚内含展览研学中心、冷藏分拣中心、线上线下交易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同时,配套投资170万元,在葡萄种植基地建设恒温库1座,蒲汪葡萄正加速迈向规模化、设施化、现代化发展轨道。
“预计今年蒲汪葡萄的产量就能达到513万斤,按照‘国企助力、乡村受益、多方共赢’的发展构想,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外部资金和技术投入,合作支持蒲汪葡萄产业发展,力争两年内推动这里的村集体实现收入50万元以上。” 提起驻村工作的开展,省派第一书记尹建国信心十足的说。
1026亩流转土地渐显规模效应,932个葡萄大棚正在连片建设。在乡村振兴的发展洪流中,蒲汪二村正以党支部领办葡萄种植合作社为基础,阔步走向“合作开发、集体共富”的振兴之路。
值班编辑:王仁杰
审 核:张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