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临沂频道>内容详情

【蒙山沂水忆乡愁 】(一) | 沂 蒙 石 碾

2024-12-10 16:53:2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速豹新闻网 记者 于大龙 张晓飞

碾,是用来加工米面的工具。

它由一个巨大的碾盘、一个厚重的碾轱辘、一个木质的碾框组成。

【摄于 费县 柱子村】

碾盘是一个坚硬的平石板打磨而成的圆形平台,直径两米左右大小不等,碾盘中间固定的铁桩,和碾框共同将碾轱辘固定在碾盘上。

有时旁边还放两个石礅,供休息或放置农具用。

老村的碾子,兀自躺在尘世的烟火中,一圈圈“吱嘎”作响,碾碎了光阴,追老了时间,沧桑了流年。

【摄于 兰陵县 下村乡 大增光峪村】

现在石碾作为一种生活的工具在各个村落中石碾大都被废弃,有的分身,还有的被拆除,或湮没在垃圾尘埃荒草之中,早被遗忘了,成了一种历史的记忆,或者说是“工艺品”。

【摄于 平邑县 卞桥镇 将家庄】

如果说老村的外延是炊烟,那么老村的内涵便是石碾。

【摄于 平邑县 南马社区】

过去,石碾子是乡亲们共用的粮食加工工具。听老人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碾瓜秧,碾玉米芯,野草种的主要工具。村民在碾子上串黍子、去高粱和谷子的皮、给黄豆破碴子、把玉米和高粱压成面……

【摄于 费县 粱邱 夏家沟】

把晾干的粮食放在碾盘上铺撒均匀,让碾磙子滚动起来碾轧。碾的过程中,就是一遍遍碾轧,碾轧到最后需要的粗细面粉等……

【摄于 沂水县 高庄镇 谷子峪村】

 碾,轧出的米蒸成饭,真的很香,轧出的面粉,做成的馒头、煎饼,吃过饭很久齿间留香。

【摄于 兰陵县 苍山街道 竹龙桥村】

小时候,我们村那时有三盘碾,程家碾、周家碾、楚家碾,一村人使用位数不多的碾,无需组织、排队,全凭自觉。使用碾时,出去看看是否有人使用,如果没有,再看碾盘上是否有放的笤帚,有扫碾笤帚就意味有人来占位啦……你就得排在后面了,农忙时,占碾就是家里的大事。

【摄于 兰陵县 大仲村镇 保合庄】

还有,碾沟里掉落的粮食,是那些麻雀的美食,成为留恋故乡而不迁徙的又一个理由!

【摄于 兰陵县 尚岩镇 王楼】

当然,还有推碾的女人……

现在除了加工五谷杂粮以外,碾还多了一样活,那就是陪着城里来的游客拍照。没有见过石碾的游客,见到后拍照纪念,青春亮丽的身影定格在古老的石碾旁!

【摄于 兰山区 义堂镇 葛疃社区】

故乡石碾,梦牵魂系……

碾就像一部录像机,记录传奇的故事,还有永不停步的身影……

【摄于 蒙阴县 桃墟镇 闫庄村 】

【摄于 蒙阴县 野店镇 桑子峪村】

农村房子、街道、村貌几乎都变了样,唯有碾战胜沧桑流年,容貌如初。

【摄于 平邑县 地方镇 九间棚】

【摄于 平邑县 郑城镇 小魏庄】

【摄于 沂水县 龙家圈街道 上肖家沟村 】

今年,报社开辟一个“古树名木”专栏,每到一处采访时,我特意与碾亲密接触。 站在一个个不同的石碾旁边, 轻轻抚摸着光滑的石碾,石碾转动的“吱嘎”声、乡亲们爽朗的欢笑声仿佛就在眼睛前……

【摄于 沂水县 夏蔚镇 云头峪】

值班编辑:王仁杰

审       核:张晓飞

速豹新闻网编辑:田延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