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豹新闻网 通讯员 陈晓婷 高凤婕
“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恨只恨无道秦把生灵涂炭,只害得众百姓困苦颠连……”金秋时节,咿咿呀呀的京剧唱段不时传来。室外,秋风送爽,丹桂花香沁人心脾;室内,京剧票友你方唱罢我登场,精彩国粹沁润人心。
循着声音走进临沂市临沭县郑山街道徐埠前村京剧文化广场,京剧大舞台和旁边的京剧艺术馆,国粹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早在1939年,这个村就开始组织以京剧演唱为主的戏团文化活动,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我们京剧团成员经常聚在一起唱上几段,既能够陶冶情操,又能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徐埠前村京剧团徐之勤说。依托京剧文化传统,自2017年起,村里开始打造京剧艺术馆,把徐埠前村京剧文化的发展过程通过实物、文字和照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吸引了各地群众前来参观。
国粹经典,流传阡陌。在临沭县,像徐埠前京剧团这样的农村京剧团还有很多,在临沭街道山里村,同样有着悠久的京剧传唱历史。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敌血飞溅石榴裙……”慷慨激昂的京剧唱腔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山里村依山而建,自建村以来,晴耕雨读,椒衍瓜绵,山水使然,人杰地灵,耕作之余,素有演唱京剧传统。成立的山里京剧团以唱腔淳厚、唱念做打基本功扎实、演出剧目丰富而饮誉乡里。“我们山里京剧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1941年山里京剧团正式成立,目前共有演职人员43人。”据山里京剧团团长胡松彦介绍,剧团曾先后赴郯城、莒南、沂南以及江苏省的赣榆县等多地巡演,均受到热烈的欢迎和广泛的好评。
在石门镇大岱村、郑山街道海子村、大兴镇涝枝村……雅韵遍乡野,经典咏流传,这曲国粹如涓涓泉水浸润着代代临沭人,丰富着他们的精神文化世界。
【责任编辑 张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