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豹新闻网 通讯员 陈长松
10月26日,在临沂市莒南县文疃镇石城村松山春茶叶基地,500亩茶园尽收眼底。低缓的山坡上茶树密布,排列成行,虽值深秋,叶片确鲜绿无比。茶农们正穿梭于翠绿之间,弯着腰仔细的划锄施肥......连同周围连绵的山峦,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绿色画卷。
“这片茶园分布在海拔300米的松山上,既有山泉水的滋润,又有人工复合生态林的加持,才使茶园变成了生态园。”孙运周说。
石城村作为临沂市南茶北引的试点村,栽茶历史已久。2012年,孙运周返乡创业承包了松山上的零散茶园和荒坡荒地。他目光敏锐,决定从生态茶园做起,改变规模小、管理粗放、品质差、效益低的现状。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对荒山荒坡进行复垦,依据山势地形条件,梯状开发,统一整成大田,先后开垦出1000多亩土地。
为建成生态茶园,他问计省内专家,先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做起,按照规划栽植了高大常绿乔木3000多株,常用绿化苗木8500多株,并在茶畦两侧整齐栽植了黑松6000多株,建成了以茶树和黑松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园。
为改善茶园品种结构,他根据土壤检测分析,选择了“鸠坑”“福鼎大白”“台湾金宣”“平阳特早”“黄金芽”等品种在茶园落户,新发展了优质茶园500亩。
在专家的指导下,他依据茶树生长规律和土壤理化情况,科学合理的配制有机肥和无机复合肥料。积极探索生物防治和物理除草技术,推广使用太阳能诱捕杀虫设备等手段,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让茶叶更加绿色有机环保。此外,他还在茶园内因地制宜构建了蓄排灌溉系统,科学利用水资源。2019年,松山春茶叶基地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基地内这些茶树,常年伴松树而生,特别是春天松花粉弥漫园间,茶树和松树两种生态因子相互融合,在炒制时能闻到松花香,这种独特的茶香圈粉无数”,孙运周说。
通过十余年的辛勤耕耘,孙运周也由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他从苗木入园,到鲜叶采摘,再到茶叶加工,他制定和完善了近乎苛刻的操作流程,他坚守“茶人”初心,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让“松山春”茶叶的好品质很快在业界传播开来。目前,孙运周已成功开发出来“松山春”绿茶、红茶、白茶三大系列,生产的“松山春”茶叶在山东省名优质茶叶评比中被评为“优质茶”和“特级茶”。2021年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定为“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2022年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山东省知名农业产品企业产品品牌”。同年,松山春茶制作技艺被莒南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孙运周被认定为非遗传承人。
“回乡创业已有11个年头,我既要当一名新农人,还要做一名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兴农人”,孙运周说。
为带动群众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孙运周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牵头成立了松山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以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入股,先后吸纳社员200余人,平均年工资收入2万多元,拓宽了村民增收的渠道,让群众鼓起了“钱袋子”。
他主动与山东农业大学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松山春茶叶基地被认定为“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科研育人基地”。松山春茶叶专业合作社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农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孙运周也被评为“齐鲁乡村之星”。
展望未来,他目光深邃,正规划一个新的蓝图:“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今后我要积极传播松山春制茶技艺,让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建设好松山春手工制茶体验馆和研学基地,进一步提高茶叶知名度;加强与农户合作,带动更多的村民靠茶叶增收致富,让茶叶成为乡村振兴的黄金叶。”
秋已深,天渐凉,烧一壶山泉水,泡一杯松山春,可闻茶之清香,可品茶之浓长,不进茶园可识茶趣,不入松山可享清幽。
【责任编辑 张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