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临沂频道>内容详情

费县:搭建成果转化平台 让高层次人才创业更简单

2022-08-01 06:59:29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大龙 张晓飞

以科学家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创新成果,但创业无经验、无精力,创业成本高、运营难度大等问题限制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针对这一突出问题,临沂市费县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共建”共享共投机制,创新“平台公司+科学家创客”运作模式,着力搭建国内一流的开放式研发和产业化平台,打造科研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与经济效益的示范样板,实现“一名科学家+一项技术+一个产品团队”即可成功创业,让高层次人才创业变得更简单。2020年以来,累计引进国家级重点人才3名、外籍院士2名,引育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名,孵化创客公司4家,获评市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一等奖1人、优胜奖3人,2021年平台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

搭建全要素集成平台  让想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更动心

企业软硬件系统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往往成为创业道路上的第一道难题,浇灭人才创业的“火苗”。费县多措并举,搭建全要素集成平台,激发人才创业动力。一是夯实载体“硬”基础。投入1000万元配套资金,在费县经济开发区双创产业园内高标准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包括1400平米办公服务中心、1000平米研发中心、4200平米液体发酵中试平台和固体发酵中试平台,免收创业企业租金、物业费。以“开放、共享、集成”为设计思路规划建设占地70亩“年产2.2万吨菌剂”项目,硬件一流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平台正在加速形成。二是强化政策“软”供给。建立“书记领题、重点攻坚”人才工作机制,将提升县双创产业园平台优势作为县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县委书记亲自对接、亲自协调,在高层次人才项目用地、规划、环评等方面优先办理、优先供应;出台“人才新政黄金22条”、“科技创新12条”、“工业经济发展扶持8条”等系列政策措施,为平台打造和创客创业提供最优政策保障。三是注入财智“活”动能。依托优质平台,成功引进国家级重点人才刘鲁民博士,支持人才创建平台企业—山东百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示范带动高端科技人才创业。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和科技创新,先后奖励企业和人才165万元,投入科研经费300万元,撬动企业投资2700余万元,创建新型研发机构、院士工作站等省市级创新平台8个,初步打造了一个集研发、中试、产品生产为一体、设施配套齐全的农业微生物成果转化基地。

做优全流程在线服务  让愿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更省心

针对人才创业无经验、无精力等问题,在做大做强创业平台的基础上,费县持续优化平台全流程服务功能,提升服务人才和企业质量水平。一是组建人才服务专业团队。从组织、行政审批、发改、科技、工信、人社等业务相关县直单位为创业高层次人才选配“一对一”人才服务专员,根据人才不同特点制定“一人一策”,立足创客企业发展需求定制“一企一方案”,为人才提供企业注册登记、项目申报等帮办待办一条龙服务。二是解决企业经营难题。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创业人才提供财务、人力资源、法务、行政等公共服务,减少创客在处理经营管理事务方面不必要的时间投入,让高层次人才专心做产品与技术。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定向配套中试基地10个,服务企业技术攻关和产品创新。三是推动资源共建共享。支持平台企业共建共享办公室、实验室、中试孵化车间、生产基地和市场渠道,为创客公司免费提供专业技术中试、组织生产、市场销售服务,助力人才创新成果快速转化、创业企业快速成长壮大。经过持续服务推动,平台企业年均销售额增长率200%以上。

畅通全链条融合对接  让创业中的高层次人才更安心

坚持由科研人员主导科技成果的转化,强化创业链与收益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入对接。一是推动创业链与收益链契合。探索打造分工明确、高效运转的市场化合作方式,根据创业人才不同特点,提供技术入股、独立核算、委托开发等多种产业孵化服务模式,实现创客企业独立经营、独立核算,保障创客经营自主权,最大限度满足人才创业需求,力促创客持续不断将创新成果在平台转化。二是推动创业链与人才链对接。建立企业人才需求定期征集、集中发布制度,先后举办“才耀费县 智汇古鄪”高端人才费县行、人才招聘会等系列活动16场次。通过入驻的创客高层次人才进行二次引才,吸引来自国内外15家高校院所的30余名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对接交流,促成签约项目7个、在谈创客公司4家。三是推动创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建立政产学院协同创新机制,协助企业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共同建立“科技创新联合体”、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农业微生物联合创新中心,在研发平台共享、人才联合培养、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构建“院所研发、企业转化”产学研深入融合创新体系,引进农学、微生物学等高层次人才13人、专利30余项,为产业发展引来“源头活水”。

【责任编辑 张晓飞】

速豹新闻网编辑:田延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