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要闻  |  山东  |  中国  |  国际  |  文旅  |  体育  |  评论  |  财金  |  教育  |  汽车  |  消费  |  吃喝  |  映像  |  周刊
首页>临沂频道>内容详情

【美文欣赏】乡村记忆——烹出来的“年味”

2022-01-30 14:48:30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邢云峰

一提到过年,自然少不了聊“吃”,小的时候,常听老人说“年味”是烹出来的,一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忙着张罗过年的年货,有的家里杀猪宰羊,有的酥菜炸肉丸子,也有的忍痛割爱将打鸣下蛋的公鸡母鸡摆上了春节的饭桌。总之,乡村腊月的大街小巷飘出了浓郁的菜香味,孩子们大眼瞪小眼的瞅着新出锅的平时根本就见不到的美食,嘴角流出了哈喇子,老人不忍心随手抓几块酥菜,小手飞快的给拽走,狼吞虎咽的几口下肚,吃的那叫一个香,现在想起来都回味无穷。如今,从城市到农村,家家户户生活条件好多了,每到大年三十年夜饭开吃前,各家各户都在朋友圈暴晒,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海参鲍鱼,螃蟹龙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一家更比一家强,看到这些垂涎欲滴的美食,思绪又不由得飞回童年时候过年的“美食”味道。

一九七三年,我踩着“文革”的尾巴出生,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24周年,祖国正处在贫穷创业的时代,家家户户生活没有保障,有些农户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孩子们就盼着过个年能沾上一丝肉香味,吃上一顿半细半粗搀和着包的饺子,有些农户的孩子还不让放开量的吃饱。尽管这样,可那时候的“年味”依旧很浓,吃起用飘着肉星的肉汤炖的大白菜、红萝卜和豆腐块,那真叫一个香。七十年代末, 我的父亲是民办教师,爷爷在公社做文书,生活还算过得去。爷爷和父亲做得一手好菜,从我有记忆起,邻里乡亲不论谁家有红白喜事,爷爷都会过去帮场,有时还会亲自掌勺,同样的食材经爷爷的手做出来,味道那是绝对的好吃,做菜看起来简单,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后来,爷爷的厨艺传承给了父亲。印象最深的是每逢小年这一天,爷爷早早的就起来把木柴劈好,奶奶和母亲穿上围裙,在院子里就地支起一口大锅,把灶火烧得很旺,倒上半锅新出的花生油,开始炸酥菜和肉丸子,父亲调拌好一盆香喷喷的肉馅,把藕、土豆、黄地瓜洗净,把藕片中间再切一道缝,塞上肉馅,放到热油锅里炸,闻着就特别香,每逢这个时候,我们姐弟仨早就馋的拔不动腿,新出锅的炸耦合太香了,吃了一口还想吃,父亲总是不停的说,慢点吃,别烫着,有你们吃的,还有炸绿豆丸子、炸花生、地瓜等,只要能炸的,几乎都要搬出来下锅。我最喜欢吃的还是炸藕盒和绿豆丸子,最初的几年,家里舍不得把剁的肉馅灌进藕片中间的夹缝里作馅,日子好些了,慢慢的就舍得了。记得小时候在一个煎饼里卷上几个绿豆丸子或者炸偶盒,煎饼吃完了,酥菜被退到了最后舍不得吃,再抽出一个煎饼卷上接着吃。新炸出来的酥菜也就是小年这一天可以多吃点,平时可不是随便就可以吃得到的,真正炸好了,爷爷指挥着会把酥菜放的高高的,不能让小孩子找得到,要留起来等过年那一天和春节后家里来客人时才可以取出来,我们也只能每天闻着这样的香味却找不到度日,过年后盼着家里来客人又成了我们这些孩子的强烈念想。还有一道过年必做的菜,好像是可以多吃一点的,老人们管这道菜叫“烀烂菜”,每年过年,再穷家里还是会买一个猪头和割一些猪肉的,在煮完猪头和猪肉的肉汤里放入萝卜、白菜、豆芽、豆腐、粉皮还有米豆角,切一些姜和生葱,一块放在锅里旺火炖,最后加上盐、酱油、醋,条件好的还可以加一些花椒、味精等调味品,烀烂以后盛上满满一大碗,拿上一个煎饼,这个时候也是很幸福的时刻。这个菜,天气冷的话也能吃上很长一段时间,来客人的时候,这道菜也是酒桌上必不可少的下酒菜。

每年春节过后,我们家客人总是最多的,五个姑奶奶、四个姑姑、两个舅姥爷家一共十个表叔加上四个舅家和两个姨家,年后从初二到十四几乎不停止的来客人,那时候小,客人吃饭我们小孩子是不能上桌的,也就天天跟着喝剩下的菜汁和剩汤,觉得依然很幸福,现在想想,都是贫穷造的。春节后父亲是一定会外出走亲戚的,我们姐弟仨都希望能跟着去,父亲在这件事情上一向很严厉,几乎不带我们,偶尔有带,也是我这个最小的沾点光,跟着蹭点好吃的,有时候还因此姐弟仨争个不休,想起来就觉得很好笑,但是放在那个时候,能走亲戚吃点好东西,是会努力争取的,也不知道兄妹之间互让一下。

进入八十年代,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各家各户的经济条件日渐好转,父亲也由民办教师经考选转为公办教师,家庭条件得以缓解。每逢过年,父亲都要给我们做几道开胃的好菜。父亲常做的菜有卷煎、滑丸子、辣椒炒肉、拔丝山药、拔丝地瓜、芥末凉调,自然还会把家养的纯草鸡宰杀一只摆上过年的餐桌。这些年,在饭店里也吃过这些菜肴,始终没有那些年在家乡过年时吃到的原汁原味的家乡的味道。

一九九二年,我中专毕业后,19岁参加了工作,父亲也于一九八七年调入县一中工作,家庭状况越加好转。每逢过年,该做些什么菜,父亲总是征求一下家人的意见,菜的质量也得以提高,酥菜一定还是会做的,“烀烂菜”逐渐退出了年味“美食”。时光的车轮飞逝,转眼,国家进入了新时代,国富民强,人民安康。特别是庚子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整个世界按下了暂停键,陷入恐慌,唯独我们中国独善其身,连续三个春节受疫情影响,不提倡大规模聚餐,也给我们规规矩矩的待在家里陪家人过个亲情年提供了机会,一家人在一起,不在乎吃什么山珍海味,有厨艺的家人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做几道特色开胃小菜,陪陪老人、孩子静享一段美好时光,多好!何况,不外出、不聚集也是为国家疫情防控做贡献!如今这个美好的年代,真正的年味就是给家人一份真实的“陪伴”,不留遗憾!

 

(作者:邢云峰,笔名阳光满屋,男,中共党员,就职于平邑兴蒙学校,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平邑县作家协会会员,工作之余喜欢写些散文诗歌,长于借景抒怀。)

【责任编辑 张晓飞】

 

 

速豹新闻网编辑:田延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