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临沂频道>内容详情

王开亮:扑鼻油香浓浓“兵情”

2022-02-24 10:36:08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郯城县,提起王家小磨香油,顾客无不竖起大拇指:质量好、讲信誉、信得过!而它的经营者,就是王四调味品经营部经理王开亮,一位普普通通的退役军人。

出生于1968年的王开亮,19893月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东北边陲当上了一名炮兵。在部队,他秉承沂蒙老区人勤劳、朴实的品格,无论是炮场训练还是后勤保障,无论是光缆施工还是一线抗洪,始终任劳任怨,勤恳工作,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都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入伍第二年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学雷锋先进个人。

1991年底,服役期满的王开亮回到家乡――郯城县高峰头镇王庄村。接过父母种植多年的几亩稻田,农业种植“门外汉”的他发扬军人敢啃硬骨头的精神,不怕困难、起早贪黑,对着书本潜心学习水稻种植技术,他家的水稻颗粒饱满、穗穗弯腰,在全村单产总是最高的。“村里人多地少,要想从土里刨出一条致富之路非常困难。”王开亮琢磨起了经商之道。为了寻求致富之路,那几年他没少折腾。拉过地排车,养过长毛兔,还去临沂学习烘焙技术……但都没趟出个“道道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江苏省东海县桃林镇走亲戚时,发现一处香油加工摊点前顾客排起了长队,生意十分红火。考虑到香油加工成本低,价格高,且家乡方圆几十里都没有加工点,加工香油致富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油然而生。说干就干!在亲朋的引荐下,他在桃林镇一家知名香油加工厂当起了一名学徒工。那段时间,他吃住在厂里,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干起活来不怕苦不怕脏,每天都是一身汗水一身油腻。经过1个多月的勤学苦练,他熟练掌握了香油制作的全部生产流程。学成归来,他多方筹措一万块钱,购置了石磨、炒锅、晃锅等设备,在自己家中开起了香油加工厂。他按配比精选优质芝麻,历经清洗、过滤、翻炒、磨制、沉淀等多道工序,19931228日,他的第一锅香油终于问世了。浓郁的油香引来了村里的乡亲,足不出户11公斤香油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被抢购一空,净获利百余元。攥着这浸透心血、来之不易的第一笔收入,王开亮的劲头更足了。从此,他铆足了劲加班加点投入香油生产。由于他用料讲究,价格实惠,每年香油产量都在1000公斤以上。

为打开销路,进一步推广自家的香油,王开亮把目光瞄向了县城。他精心磨制了一锅香油,分装好以后,兴冲冲地赶到县城。当他敲开一家饭店的门道明来意后,却碰了一鼻子灰。他毫不气馁,又来到下一家饭店。由于他从业时间短、知名度不高,同样被婉言谢绝。“我就不信了,打开县城的销路就这么难!”王开亮的犟脾气上来了。他逐个饭店登门拜访,不厌其烦地推介自己的产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一家大型火锅店的老板被他的诚意打动了,当场安排厨师长现场品验,结果被他的香油口感、香度深深折服了,签下了每年供应香油150公斤的“大单”。这一年,他的香油销量突破2200余公斤,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还要多。

随着产量的成倍增加,地处乡镇、运输不便的弊端逐渐显现。20005月,他果断把加工厂迁至县城,在南关街附近租赁了一处厂房。占据了地势之利,当年他的香油销量一跃升至4000余公斤。2009年,不满足于租赁厂房生产的他,投资30余万元,在前八庙新建了自己的厂房,车间全部按照标准化打造,产品明显提质升级,一派产销两旺的喜人景象。在搞好香油生产的同时,他还多渠道开发芝麻酱、芝麻盐等香油附属产品,匠心开发大众舌尖上的美味,全方位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如今,王家小磨香油已成为鲁南苏北响当当的品牌。

通过拼搏奋斗,王开亮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他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兵”,时时刻刻以一个“兵”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他坚持诚信经营,从不贪图蝇头小利而放松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从业以来,从未发生一起因产品质量而引发的纠纷。他也从未忘记自己的战友,每年八一、春节等重要节日,他都以成本价向军营供应香油。对于上门寻求帮助的退役军人,他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并指导解决生产中的各类难题。在他的帮助下,先后有10余名退伍军人做起了香油磨制生意,走上了自主创业的致富之路。(徐方 侯洪学)

【责任编辑 张晓飞】

速豹新闻网编辑:田延士